8月19日,王毅外长应莫迪政府邀请前往印度访问。无论是会谈内容,还是莫迪政府的接待规格,都透露出印度想要与中方改善双边关系的强烈意愿。
尤其是在涉台问题上,苏杰生罕见做出了积极表态,明确表示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这一表态,也被记录在外交部官网的通稿中。
苏杰生的这个表态,也被中方记录在了外交部官网的通稿里,当时看来,这似乎是中印关系改善的一个积极信号。
然后距离会谈才过去不到48小时的时间,印度就开始在台湾问题上翻脸了。有报道称,印度官员表示苏杰生的表态遭到了中方“错误引用”,莫迪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将继续推进与台湾地区的经济、科技以及文化合作等等。
这前后的巨大反差,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也让人对印度的诚信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对于印度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中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管。8 月 21 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针对此事做出了回应。
毛宁表示,中方对印方所谓的 “澄清” 感到十分意外。这不难理解,前脚印度外长刚明确表态,后脚印度官员就全盘否定,这种操作任谁都得感到惊讶。
很明显,印度国内有那么一些人,妄图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损害中国的主权,破坏中印关系刚刚出现的改善势头。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并且坚决反对。
毛宁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是国际社会都认可的基本事实。印度既然也认同这一点,那就应该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好台湾这样的敏感问题,只有这样,中印关系才有可能稳定发展。
要是印度继续在这个问题上反复横跳,那中印关系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印度在短短 48 小时内就翻脸,背后肯定有它自己的盘算。从经济层面来看,印度当前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急需外部助力。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合作上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印度此前积极邀请王毅外长访问,释放出改善关系的信号,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希望能与中国在经济领域展开更多合作,拉动自身经济增长。
然而,在台湾问题上,印度又想耍点小聪明。它一方面不敢彻底得罪中国,毕竟中国市场对印度来说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又想通过与台湾地区的所谓 “合作”,获取一些经济利益或者科技合作机会。
印度可能觉得,在不彻底激怒中国的前提下,和台湾地区搞点小动作,能捞到一些好处。但它显然低估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印度一直有着自己的地缘政治野心。它既想在南亚地区维持主导地位,又想在国际舞台上提升自身影响力。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印度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走 “两头通吃” 的路线。
美国一直以来都在打 “台湾牌”,妄图遏制中国发展。印度可能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表现出一些暧昧态度,能给美国留下一个它愿意配合所谓 “印太战略” 的印象,从而在与美国的交往中获取更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支持。
但是,印度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也破坏了中印之间本就脆弱的互信。
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来自印度国内的政治因素。印度国内不同政治势力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博弈。
一些势力出于自身政治利益考虑,不愿意看到中印关系过于亲近,试图通过在敏感问题上制造麻烦,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这些势力也自然而然地会对政府的外交决策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印度在外交政策上出现摇摆不定的情况。在台湾问题上突然翻脸,说不定就是这些国内政治势力在背后捣鬼。
印度在台湾问题上的这种反复无常,无疑是在玩火。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任何国家、任何势力想要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都必将遭到中国的坚决回击。
印度如果继续在一个中国原则上含糊其辞,甚至试图挑战中国的底线,那么中印关系的改善进程将会被严重破坏。此前双方为改善关系所做出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而且,印度与台湾地区开展所谓 “合作” 的行为,客观上是在给 “台独” 分子释放错误信号,让这些妄图分裂国家的势力得到在国际社会上刷存在感的机会。
这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破坏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对于印度的这种行为,中方除了在外交上进行坚决回击外,也会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在经济合作方面,印度这种不诚信的做法,必然会影响到中方与印度合作的意愿和信心。
一些原本可能推进的合作项目,可能会因为印度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行径而受到影响。在军事安全领域,中国也会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在相关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应对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
印度要是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最终必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面临难以承受的后果。
无论如何,显而易见的是,印度在中印会谈后不到 48 小时就在台湾问题上翻脸的行为,是不明智且短视的。
中方已经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希望印度能够认清形势,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行,以实际行动维护中印关系的稳定发展。否则,印度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