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关系学教授金灿荣曾经说过,和印度人打交道千万不要提1962年的事,一提他们就急,印度人总是认为1962年他们没打好,但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印度早就不是1962年时的印度了,有能力和中国扳扳手腕。所以为什么印度人总觉得印度比中国强呢?
想象的共同体
印度总觉得自己比中国强的首要原因,是印度政府的刻意引导。要知道这其中的逻辑,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现代国家存在的基础。一个国家要把国民凝聚起来,需要“想象的共同体”。一般来说这种想象的共同体是民族,于是很多国家就成为了民族国家。
各个国家的“想象共同体”都不一样,使用这东西的手段也不一样。而不同的手段,取得的效果自然也不太一样。像中国推崇“中华民族”的概念,旨在团结我国各个民族。最终的效果也是很好,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打来打去,现在却在中华民族的旗帜下非常团结。
再比如日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推崇“大和民族”这一单一民族概念。日本在近代发展过程中就一直推崇“日本只有大和民族”这一概念,这导致日本的虾夷族成为了日本这一民族概念的牺牲品。直到现在日本的虾夷族也没有得到日本的认可,大部分日本人都不认为虾夷人是日本人。
再比如欧盟“想象的共同体”,因为欧洲历史上也是打来打去的,也许我的高光时刻就是你的屈辱时刻,所以欧洲不太爱谈民族历史。为了将欧洲凝聚起来,欧洲采用普世价值观作为“想象的共同体”,也就是人权、自由、民主什么的。
这一点在美国也是如此,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很难以民族历史作为想象的共同体,所以美国也是采用了普适价值观作为自己想象的共同体。而欧盟和美国最后取得的效果,我们也只能说是见仁见智。
印度想象的共同体
在了解了“想象的共同体”对一个国家取得的作用和影响后,我们就可以了解印度的“想象的共同体”了。印度想象的共同体是宗教而非民族,于是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对内印度开始迫害非印度教徒,导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锡克教徒等群体间有很多的流血事件。
对外,印度这种以宗教作为“想象共同体”的行为,使得印度人对于国家概念远不如民族国家强烈。为了加强印度国民对于印度这个国家的认同感,印度又需要外部对手的刺激,于是印度就开始敌视中国。
但在敌视中国的过程中,如果印度人打心底认为印度无法赢过中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虚无主义流行,国民开始认为印度的发展没有意义。再比如国内公知横行,认为中国哪都好,印度哪都不好。所以印度政府有必要增强印度人的信心,于是在印度的宣传中,印度政府有意识地给国民灌输印度比中国强的观念。
就效果来说,印度政府的这种行为是相当成功的。本来印度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地理概念,从未统一过,但靠着印度教这一想象的共同体勉强维持住了表面的统一。靠着对中国的敌视,印度人非常团结,且国家感情强烈。再加上印度政府的思想引导,印度人非常的自信,以至于能到罔顾事实的地步。
是什么支撑了印度人的自信
当然,印度人能够自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比出来的。印度在国际上其实也算是一个强国了,毕竟那么大一个国家呢。如果不和五常比的话,印度在五常之外已经堪称是“世界第一强国”。
而中国因为爱好和平,对于印度的总总行为一直采用最克制的态度。所以自1962年以后,中国就再也没有和印度打过仗了,这就导致印度普通人对于中国的具体实力没有一个直接的的认知。
没有和中国打仗,但印度又天天和巴基斯坦打仗,平常再欺负一下尼泊尔、斯里兰卡这些小国,就给了印度普通人一种印度很强大的错觉。自认为印度很强大,再加上对中国的实力没有直接的认知,印度人会认为印度比中国强也就理所当然。
事实上中国和印度在建国初期的条件都差不多,两个国家几乎是同时建国,也都曾被列强殖民过。而且在建国之初印度的工业基础还比中国好很多,印度当时还能造出火车头,中国在苏联的援助下才完成了最初步的工业化。
但是相较于中国,印度有一个天生的短板,那就是所能选择的“想象的共同体”很少。印度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被征服者的角色,外来势力来一波就征服印度一次。这就导致印度很难以民族历史作为想象的共同体,毕竟一谈起历史就全是自己老祖宗被各路势力征服,这样的历史很难凝聚印度人。
最终印度选择了宗教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印度教已经是印度能团结最多印度人的手段。但印度教也导致了印度和作为穆斯林国家的巴基斯坦之间有必然的矛盾,也导致了印度教徒和非印度教徒印度国民之间的矛盾。
而为了维持印度这个松散的国家,印度人对中国的敌视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只是印度高层对中国的实力很清楚,这些年来在中印边界反复横跳却一直没有引发第二次战争。所以印度普通人总是以为印度比中国强,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