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工業家和企業家聯合會主席曼克維奇對媒體表示,通過增加對華能源出口,深化中俄兩國口岸合作與支付系統對接,擴大中俄貿易商品類別,可以預計到2024年中俄兩國貿易額將達到2800億美元到3000億美元。這聽起來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畢竟2021年俄羅斯GDP總量1.78萬億美元,可見兩國貿易量占俄羅斯GDP比重越高,這也意味着兩國關係對俄羅斯經貿的重要性,這將有效提升我國對俄外交的主動性。
然而,仔細分析曼克維奇所提到的3點原因,不難發現,俄羅斯與西方的聯繫仍舊十分密切。據俄油總經理謝欽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俄對華供應電力增長33%,對華供應天然氣增長60%,對華石油供應增長9.5%,對華煤炭供應達到5300萬噸,約占中國進口的23%,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原本向歐洲輸出的能源中轉過來的。
2021年俄歐貿易量達到1585億歐元,俄歐貿易轉移到中俄貿易,哪怕僅有1/3,中俄貿易增量也會超過500億美元,而且因俄總統普京宣布俄羅斯不再向那些實行價格上限的國家供應任何能源和資源。在可預見的未來,俄羅斯的黃金、木材、肥料、糧食出口也將向中國轉移,顯然,俄羅斯從能源、糧食到黃金,幾乎所有大宗商品都想讓中國接盤。
在對中俄貿易額增長持樂觀態度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俄歐仍然存在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從18世紀初,俄羅斯彼得一世推行學習西方的改革以後,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俄羅斯西化派在幾個世紀當中都保持着親歐的這種態度。當年拿破崙推行以軍事手段為基礎的大陸封鎖政策,都沒能打破俄羅斯與英國之間的貿易;十月革命以後,作為政治體制上的異類,俄歐關係一度直線下降,但歸根結底,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本就來自西方,另一方面,在俄羅斯內部一直有一種聲音認為,十月革命是一個偶然事件,此前的二月革命才代表俄羅斯的歷史潮流,而二月革命正是親西方的資產階級所領導的。
回到現在,俄總統普京原本是聖彼得堡幫的重要成員,承襲彼得大帝建立城市時的歷史傳統,聖彼得堡幫的政治家也抱有很強的親西方態度,無論是普京,還是普京的師弟梅德韋傑夫、之前的大內總管伊萬諾夫、能源操盤手謝欣都是聖彼得堡邦的重要組成成員。在今天的俄羅斯政壇上仍然有很強大的影響力。但是,俄羅斯的資源和大宗商品想讓中國接盤,最大的阻力卻是來自內部。
(聖彼得堡幫重要成員圖爾恰克)
作為其中的代表,普京原本也有很強的親西方立場,普京剛工作時曾長期在東德工作,不僅結識了大量的歐洲朋友,對歐洲語言和文化也有很深的了解。在2001年911事件之後,他甚至同意美國布什政府可以利用俄羅斯邊境直接運送武器。無論是歷史傳統還是文化影響,俄羅斯內部的政治精英和商業精英都有很強的親西方慣性,只不過西方始終沒有將俄羅斯接納為自己的一員。
(俄總統普京)
北約五次東擴,歐盟從15個成員國變成28個,西方從政治和經濟上毫不猶豫地全面打壓俄羅斯,當他們拓展到烏克蘭時,已經完全突破俄羅斯所能承受的底線,以普京為核心的政治精英對西方徹底失望,所以才發動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後又將國家發展戰略全面向東轉,儘管出於歷史慣性,俄羅斯向東轉戰略在執行過程中仍會存在反覆,但對俄羅斯而言,向東轉是大勢所趨,未來這些內部阻力也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