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但令俄烏兩個當事國承受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代價,同時也給外圍拱火的美歐國家帶來前所未有的能源和經濟危機。烏克蘭戰爭的爆發,對相關各方而言根本就「沒有贏家」。而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對相關各方所造成的傷害就越大。
有關這一點,那些切身利益受到嚴重傷害的底層老百姓很容易感受到,但那些身居高位的政客卻仍然不顧歐洲老百姓的死活,繼續在給烏克蘭戰爭火上澆油。據《環球時報》報道,英國前首相約翰遜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爆出猛料,稱德國政府在俄烏衝突爆發前就想讓烏克蘭向俄羅斯投降。
約翰遜告訴媒體,雖然現在歐洲國家都在一致支持烏克蘭,但在當初情況卻並非如此。在當時,德國的觀點就是促使烏克蘭投降,以避免戰爭爆發。而法國和意大利則一口咬定俄羅斯不會採取軍事行動,並拒絕支持英國。約翰遜還說,他雖說不同意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的觀點,但也理解他們為何要這麼做。
約翰遜之所以會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被趕下台,與他「無法理解德國為何要求烏克蘭投降」一樣。這場戰爭爆發之前,德國和法國等歐洲大國就已經意識到戰爭將對歐洲經濟發展和能源供應造成災難性影響。一直到戰爭爆發的前夜,德國和法國仍在努力進行外交斡旋,希望給戰爭按下停止鍵。
戰爭爆發之後,德國、意大利和法國等主要歐洲國家,都遲遲不願意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就是希望俄羅斯能夠在短時間內迫使基輔屈服,以儘早結束這場對歐洲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的戰爭。只可惜,俄羅斯因為無法在短時間贏得勝利,導致這場衝突打成持久戰。
隨着烏克蘭戰爭的持續,德國和法國等主要歐洲國家迫於其他盟友的政治壓力,不得不改變主意向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裝備。結果,烏克蘭戰爭最終變成了俄羅斯和歐盟的泥潭。現如今,無限期持續的戰爭,正在像無底洞一樣吞噬着相關各方的軍事和經濟資源。
約翰遜之所以向媒體抖出這些「出賣」烏克蘭的國家,很大程度上就是炫耀英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豐功偉績」。畢竟,英國不但是除美國以外支持烏克蘭武器最多的國家,而約翰遜本人則是西方國家中訪問基輔次數最多的領導人,在這場衝突中表現得非常搶眼。
不過,約翰遜透露這些消息非但無法給他的政治加分,反而bao露出他就是歐洲惹禍精的本來面目。要知道,當初英國如果與其他歐洲大國一條心,促使澤連斯基變得更加理性而不是相反,這場戰爭可能就打不起來了。當然,英國從脫歐那天開始就與歐洲的利益進行了切割,死心塌地充當美國在歐洲的代理人,是挑起烏克蘭戰爭的罪魁禍首之一。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讓英國人沒想到的是,協助美國挑起烏克蘭衝突,自己並沒討多少好,如今同樣深陷能源、電力短缺和通脹率飆升等多重危機的泥潭,搞得國內民眾怨聲載道,約翰遜政府因此灰溜溜地下台。其繼任者、前外交大臣特拉斯也因沒有改變對烏政策,最終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短命的首相」。
英國就是造成歐洲經濟災難的始作俑者,而約翰遜就是這場經濟災難性背後的推手。悲哀的是,面對英國乃至整個歐洲經濟的哀鴻遍野,在其中扮演着極不光彩角色的約翰遜,這時候非但不以為恥,反而引以為榮。約翰遜下台,說到底也是他咎由自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