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跟着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全面制裁後,就一直有觀點認為歐洲必然會遭到與俄能源脫鈎的反噬,只是現在的影響已經超出了預期。而且美國對自己的歐洲盟友也是一點不客氣,甚至刀子下得特別狠,賣給歐洲的天然氣堪稱天價,這也讓歐盟不堪忍受。
(歐洲將迎來寒冷的冬季)
現在,寒冬的腳步越來越近,歐洲多國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要求政府解決供暖的問題,甚至一些國家的民眾還敦促政府終止對烏克蘭的援助,將援助款用在自家取暖的問題上。各國政府也是焦頭爛額,紛紛推出節能「小妙招」,有要求民眾減少洗熱水澡的、有說斷電就斷電的,英國還準備開放有供暖的公共場所,好讓受凍民眾「抱團」取暖。意大利等國還「返璞歸真」撿柴火取暖,然而有柴燒已經不錯了,波蘭人都不顧環境破壞,開始燒垃圾了。更離譜的是瑞士,下令冬天家庭室內溫度不能超過19度,違反者輕則罰款重則直接進監獄。
(由於天然氣短缺,英國民眾在冬季面臨斷電)
各國政府對美國高價賣天然氣的行為也已經忍無可忍,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還有其他歐盟高官先後公開表態指責美方大發戰爭財,對美國的不滿溢於言表。馬克龍就抱怨拜登政府不夠朋友,賣給歐洲一船天然氣居然狠賺1億美元,貴了4倍,並希望看在友誼的份上能夠降價。德國還喊話歐盟各國團結起來,一起與美國這個「友好」國家進行對話砍價,由於對俄制裁,德國今年從其他渠道購買天然氣,已經多花了將近600億歐元。日前,德國還準備拉攏日本和韓國等「能源饑渴國」,相互「壯膽」去找美國討價還價。
值得一提的是,在歐洲各國面對寒冬之際,中國的商品可謂幫了大忙。最近幾個月,中國的取暖設備成了歐洲過冬的救命稻草,尤其是中國的電熱毯,已經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不過隨着歐洲天然氣缺口越來越大,冬季斷電已經成了一個嚴峻的現實,因此中國的熱水袋和電熱毯,成了出口的爆款產品。
(中國產熱水袋)
對於歐洲來說,不但取暖產品可以和中國合作,在能源供應方面也可以找中國進行合作。雖然中國是能源進口大國,但是和歐洲相比,中國在危機來臨之前,一直未雨綢繆推動維持能源安全。目前,中國正在加強液化天然氣(LNG)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接收站和儲存設施,並且中國還和沙特、伊朗等產油國簽署了許多液化天然氣長期採購合同,其中還包括俄羅斯和美國。
俄羅斯方面,大家都知道,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中俄兩國就簽署了一項30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衝突爆發後,俄羅斯能源供應開始向東轉,中國和印度等國一道,不斷進口俄方的打折能源,2024年還將有一條新的供氣管道開工建設,可以將俄遠東的天然氣輸送到中國。而且中石化已經在將從俄羅斯等國進口的天然氣轉售運給了歐洲,幫助歐洲緩解了供應短缺的問題,並實現了雙贏。
美國方面,就不得不提前總統特朗普了。美國一直是能源大國,不但儲備多,而且資源也多。近幾年來,美國開始大力開發頁岩油,這就等於動了沙特等中東產油大戶的奶酪,而且頁岩油開採成本之高也無法與這些國家直接鑽井挖油相提並論,因此美國一直在油價問題上與中東國家較勁。而特朗普當時已經發動了對華貿易戰,為了支持自家能源,特朗普施壓中國必須要購買美國的天然氣,我們也秉持「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原則,由中石化被迫與美方簽訂了一項為期20年的天然氣採購合同,恆定到岸價為每千立方米235美元,離岸價只會更便宜。而特朗普為了不讓中國反悔,還規定了一筆天價違約金。
歐美國家對俄制裁後,國際天然氣價格一度飆升到了每千立方3500美元。而本月10日,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剛剛由高點跌破到了每千立方米1500美元以下。
因此,中歐之間的能源合作是有基礎的。中國目前的能源供應充足,甚至還有些過剩,是完全有能力拉一把歐洲的。俄羅斯提供給我們的是打折天然氣,而我們從美國買的天然氣又是固定價格,只要歐洲國家點頭同意,中國能夠以低於市場價格的「良心價」,向歐洲供應天然氣,不但可以解歐洲國家天然氣短缺的「燃眉之急」,我們也可以獲得一部分利潤,是雙贏的合作。
而且中國在過去8個月中,相比去年大大增加了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這表現出中國願意與歐洲進行能源合作的意願。而且,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也明確表示,堅定支持全球化,反對與中國脫鈎,這是他自去年12月上台後,第一次公開全面地表達自己的對華立場。而法國總統馬克龍之前也表示,法國在「印太地區」不會把中國視為對手,而是要繼續保持與中國的合作。另外,歐盟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也表示,對華態度不能「天真」,而是要務實,歐盟各國的企業不會選擇與與中國脫鈎。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歐洲經濟的領頭羊,法德兩個歐洲大國都在完成換屆選舉後,統一了對華立場,並且都是強調與華合作的。而且中國目前出售的的液化天然氣,已經占了歐盟進口總量的7%左右,隨時可以繼續加大合作力度。因此,對於歐盟來說,與中國進行能源合作,就成為除了俄羅斯、美國以外的新選擇和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