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許日方低頭?送上8200萬軍火,高市開始醒悟,對華踩下剎車

美國不許日方低頭?送上8200萬軍火,高市開始醒悟,對華踩下剎車

大好河山,邀您共看

Hello,大家好呀!老墨今天想和大家细聊一下,美国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对日出售8200万美元军火的事情。

自从高市早苗抛出涉台言论,便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外交风波,而就在局势僵持之际,美国突然要卖给日本8200万美元的军火,还附带一系列力挺高市的政治动作。

但高市却在压力下悄然改变口风,开始缓和对华态度。

那么这场风波背后,到底是日本的主动挑衅,还是美国在暗中操盘?高市的“紧急踩刹车”,又是否意味着日本真的意识到了危险?

涉台言论惹祸上身

高市早苗的言论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她不止一次,把台海局势和日本国家安全直接挂钩。

她在国会中明确表示,一旦中国大陆封锁台湾,就会让日本陷入危险,所以日本可能要派遣自卫队介入。

这个表态在日本国内外引发巨大震动,也让中方强烈不满,在她发言后,中日外交关系立刻进入低温状态。

中国外交部用措辞严厉的声明回应,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提醒日方“自重”,不仅如此,中国军方也罕见地用中日英三语发布警告,直言如果日本介入台海战事,其本土将沦为战场。

与此同时,高市的言论也引发了日本内部的不满,东京街头出现大规模抗议民众,高喊要求高市道歉、辞职。

日本多位前首相也纷纷表达反对意见,认为高市的发言太过激进,把日本推向危险境地。

那么高市早苗真就是要一条道走到黑吗?虽然目前来看还不好说,但根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高市本人私下里已经意识到发言过头,愿意“留出对话空间”。

可就在这一节点,美国突然出手,给日本“打气”,也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那么,美国到底想通过这场军售传递什么信号?

军火“礼物”背后的算盘

当地时间11月19日,美国宣布批准向日本出售总值约8200万美元的弹药装备,其中包括297枚滑翔制导炸弹,既有GBU-39、GBU-53,也有配套的制导套件和传统炸弹。

这些装备虽然数量不少,但美军知情人士透露,这批弹药的数量仅够日本空中自卫队“打一整天”。

换句话说,这笔军售更像是一场“姿态外交”,在实战意义上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美国国内由于俄乌战争库存紧张,早已无法提供大规模军援,日本拿到的只是象征性的“门面货”。

尽管如此,美国政界却通过这次军售释放了强硬信号,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会见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后,公开表示支持高市早苗,指责中国的反制措施是“经济胁迫”。

美国国务院也迅速跟进,再次强调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短短三天内,美国多位官员密集发声,立场一致,话术统一,目的只有一个—挺日本、压中国,特朗普虽然本人保持低调,但明显默许了下属强硬发声,这背后显然不是偶然。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台湾问题上加码,11月中旬,美方批准了两笔对台军售,总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包括地对空导弹系统(NASAMS)和军机零部件。

所有这些动作,都让高市感觉“背后有人撑腰”,她在面对国内外压力时开始犹豫,但美国的“撑场”让她一度犹豫是否收回言论,只是,现实很快让她认清了局势。

就在风波持续的第14天,高市终于出面“软化口风”,她称对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推进“没有变化”,也不再直接把“台海封锁”视作“存亡危机”,而是主张“依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这番转向引发外界猜测,难道高市是在美日之间左右为难,开始后悔了?

日本背后的真实焦虑

随着中方施压升级,日本的底气迅速被打回原形,中国在外交、经济、军事三方面同步出手,并拒绝与日方领导人会晤。

外交战线失利的同时,日本的经济也受到沉重打击,日本旅游业受损严重,仅中国游客减少一项就导致损失超过12亿美元,从旅馆、小吃店,到地方航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受到冲击。

日本国内不少经济人士开始呼吁缓和中日关系,避免进一步恶化,日本政府内部的分歧也逐渐显现。

现在一方面,鹰派势力希望借“台海危机”推动修宪,突破和平宪法的束缚,把防御前沿变成进攻阵地,另一方面,经济界和温和派政客则担心彻底失去中国市场,导致经济复苏功亏一篑。

日本在西南诸岛的军事布局已经持续了8年,弹药库、导弹阵地、油气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这本是日本暗中配合美方战略的一部分,但当前局势已经逼得他们不得不公开表态。

11月18日,日本政府在琉球群岛进行“6天撤离五万人”的实战演练,明显是对战争风险的提前预设,这种紧张氛围让高市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强硬立场。

与此同时,中国军力的提升也让日本不得不认清现实,三艘航母、六代机推进、高超音速反舰武器,解放军的区域拒止能力已经足以反制美军航母。

日本深知,真要硬碰硬,只会成为战场,而不是赢家,这也解释了为何高市在11月21日突然转口,表面是在原则上不让步,实则为自己留退路。

只是问题来了,在美国步步紧逼的局势下,日本还能走多远的自由路线?

结语

这场由一席言论引发的外交风波,背后是中日美三方博弈的缩影,日本虽然在表面上得到美国“撑腰”,但面对中国实力与反制手段,早已感受到实质性压力。

高市早苗的“踩刹车”,不是妥协,而是现实使然,今后中日关系如何走向,取决于日本是否真能看清局势,摆脱被利用的命运。

夹在大国之间的日本,若一味充当“马前卒”,恐怕终将自食其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