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若不立即收回错误言论,中方将采取更严厉反制措施!”
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这句话,字字千钧,这就是最后通牒。但很多人可能低估了“更严厉”这三个字的分量。
目前的停止水产进口、削减航班、旅游预警,虽然让日本感到疼痛,但还不足以致命。真正的雷霆手段,往往藏在深处。
如果日本政府以为扛过这波舆论就没事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中国正在酝酿的,可能是一场针对日本经济支柱的精准绞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贸易战”。
中国手中的王炸还没出
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挑衅,中国目前已实施了暂停水产进口、发布旅游和留学预警等一系列反制措施。
外交部发言人警告,若日方不纠正错误,将面临更严厉后果。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措施仅属于“常规操作”,尚未触及日本经济的核心命门。
如果局势升级,中方极有可能祭出稀土出口管制、对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加征关税等手段,这将标志着中日摩擦从外交争端升级为全面的贸易战。
目前的动作,只是“常规套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这些措施更多是在表明立场:你惹我不高兴了,我不买你的鱼,不让你赚游客的钱。这对日本经济有影响吗?有,比如日本GDP可能会掉个0.36%。但对于一个几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来说,这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是,真正的风向标,是看接下来的动作。
如果高市早苗继续一意孤行,中国完全有理由把反制升级为“惩罚性贸易战”。
我们手里有什么牌?
第一张牌:稀土。 这是日本高端制造业的死穴。日本的汽车电机、精密机床、半导体材料,无一不需要稀土。而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的定价权和供应权。一旦中国宣布对日实施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日本的工业机器就会像没油的汽车一样趴窝。这不是恐吓,这是产业链的客观规律。
第二张牌:关税。 日本现在最依赖的出口产品是什么?是汽车,是电子元器件。中国完全可以以“国家安全”或者“反倾销”为名,对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加征高额关税。看看日产和本田现在的处境,它们在中国市场本来就岌岌可危,如果再加上关税的大棒,日本汽车产业在中国将面临灭顶之灾。
一旦走到这一步,信号就完全不同了。这就不再是简单的外交反制,而是滑向贸易战的前奏。
贸易战后面是什么?那可能就是“武斗”的预热。
日本现在经济本来就脆弱,日元贬值、通胀高企、内需不足。如果再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供应链源头,日本经济将直接进入休克状态。高市早苗以为她可以用“台湾有事”来转移国内矛盾,结果却给日本经济招来了灭顶之灾。
对日本杀鸡儆猴的必要性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执着地升级反制?
很简单,其他国际摩擦,我们可以大局为重,但在台岛核心利益上,我们向来是重拳出击,绝不手软。
日本这次的挑衅,性质太恶劣了。它不仅是在干涉内政,更是在配合美国围堵中国。如果我们这次轻轻放过,周边国家就会觉得中国好欺负,以后谁都敢来踩一脚。
所以,中国必须把日本打痛。
立陶宛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当年挑衅一个中国原则,现在驻华使馆都没人了!说是代办级外交,等同断交。那个后果,立陶宛到现在都没缓过劲来。
中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决心向来坚定不移。日本要是继续玩火,很可能成为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接下来会走到什么地步呢?
说白了,贸易战的同时,就是各方交流的完全中断。接下来就是召回己方大使,驱逐对方大使,外交关系降级、甚至断交。
会不会走到这一步呢?
断交不太至于,但大使各自回去述职到有可能,外交关系降级也有一定概率。
这取决于日本什么时候收回那句话。
当然,如果高市早苗“以大局为重”(其实就是被右翼集团抛弃)主动辞职,接任的首相把责任都推给高市,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那基本上这个事儿就翻篇了。
事情做到这里,代表日本右翼的巨大失败,一次浅显的“示强”嘴炮刚发声就被掐死了。
通过这次惩戒日本,我们就是要狠狠震慑日本,必须让日本全社会都切身体会到,在台湾问题上蹚浑水,是要付出惨痛经济代价和安全风险的。
更重要的是,这是做给美国看的。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虽然也在搞贸易战,但他是个生意人,他会算账。当他看到日本因为挑衅中国而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时,他在盘算介入台海时,决策就会更加谨慎。
所以,这场经济绞杀战,我们不仅要打,而且要打得漂亮,打得彻底。只有把日本打服了,东亚才能有真正的安宁。
信息来源:《日方若不纠正错误,必将承受更重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