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贸关系再起波澜。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中方已于19日早晨通过正式外交渠道通知日方,即日起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媒分析认为,这一突然的“重拳”极有可能是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在国会就“台湾有事”发表激进言论的反制措施。
面对日方的猜测与媒体的追问,中国外交部在同日的例行记者会上给出了正面且犀利的回应。
技术违约与政治挑衅的双重“关闸”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中并未回避焦点,而是从“技术”与“民意”两个层面揭示了暂停进口的深层原因。
首先是契约精神的缺失。毛宁指出,日本水产品输华并非无条件的,其先决条件是日方必须履行监管责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然而,尽管日方此前信誓旦旦地承诺提供相关的技术保障材料,但截至目前,中方并未收到这些关键文件。在食品安全这道红线面前,中方的评估工作无法继续,暂停进口是基于对国内消费者高度负责的必然选择。
其次,也是更为引人关注的,是政治氛围的恶化。毛宁罕见地严厉批评了日本现任首相高市早苗的政治立场。
“我还想强调的是,近期由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倒行逆施,在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错误言论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公愤。”毛宁的话语掷地有声。她进一步补充了一个冰冷的市场现实:“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

“经热政冷”已成过去式
分析人士认为,中方此番表态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在国家核心利益被冒犯的背景下,经贸合作难以独善其身。
长期以来,中日水产品贸易建立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然而,近期日本个别政客试图在台湾问题上踩线试探,严重违背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损害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不仅引发了中国外交层面的反制,更直接导致了民间情绪的降温。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置喙。当政治互信被破坏,商业合作的环境自然荡然无存。

外交部喊话:认清形势,纠正错误
在记者会的最后,中方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中国政府敦促日本政府认清当前形势,立即采取实际行动纠正错误言行,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中方重申,中国始终愿意与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友好合作,但这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前提——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对于任何试图损害中国主权、又想从中国市场获利的行为,中方必将让其承担相应的后果。
这一记“暂停键”何时能松开,如今球已经踢到了日本政府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