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听澜。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台不到一个月,她的一系列言行,就让中日关系跌进了几十年来罕见的低谷。
![]()
更让人瞠目的是,高市不仅公然在国会发表充满挑衅意味的涉台言论,还在中方严正交涉后拒不收回,甚至有日媒爆出她可能在下个月搞出更大的动作。
那么,高市早苗这些举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治图谋和利益考量?
而日媒所爆出得到“大动作”,又具体指什么呢?
![]()
听澜注意到,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公开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
用简单话来说,她第一次把台湾问题和日本的生死存亡直接挂钩。
![]()
这在日本政治史上是第一次——此前再怎么右倾的首相,也很少在公开场合把台海局势与日本的权益直接捆绑到这种程度,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触碰中国核心利益的红线。
然而高市不仅说了,还在中国外交部提出严正抗议后拒不撤回,还反驳称她的表态“符合历届政府立场”。
![]()
但这个回应显然是狡辩,因为日本历届政府虽然在区域安全上常做文章,却很少如此公然把台湾问题升级到“存亡危机”,这是完全不同的政治信号。
高市的政治操作很明显:她深知自己在国会没有稳定多数支持,执政联盟基础脆弱,于是选择通过对外“强硬姿态”,来抓住国内右翼民粹的注意力。
毕竟,日本内部的右翼势力长期有“借外部对手巩固内部团结”的传统,尤其是利用中国话题拉选票,这种做法她驾轻就熟。
![]()
![]()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高市早苗为什么对涉华言论这么敢冲?
听澜得强调,她的政治根基正是建立在历史修正主义的立场之上。
从她进入政坛开始,就以质疑“村山谈话”而闻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并在重要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
![]()
靖国神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早已是高度敏感的“雷区”,但她却把这种行为当成政治标签,反复在公众场合强调。
而这次她能在首相位置大胆说出台海“存亡危机”论,并拒绝撤回,其实是因为她有一个非常右翼化的执政联盟支撑,这让她既有政治安全感,也有推动极端议程的底气。
![]()
日媒的报道甚至提到,她可能计划在今年12月26日或明年元旦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如果这种事真发生,毫无疑问会是对中日关系的又一次重击。
因为这不仅会被视为对中国的挑衅,在东亚的其他国家也会引发连锁反应。
![]()
从某种角度看,高市的政治风格是典型的“旧病复发”——日本在战后曾努力与亚洲邻国修复关系,但近年的政治右倾化趋势让部分政客幻想通过扭曲历史来塑造“民族自豪感”。
这样做虽然能哄得右翼支持者开心,但对外关系的破坏是现实而且巨大的。
![]()
![]()
不过,日本这种挑衅不是单向的,中方的反应既是快速的,也是明确的。
中国外交部直接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方纠正错误,收回恶劣言论。
不仅如此,教育部发布了留学预警,提醒中国学生谨慎考虑赴日留学;文化和旅游部也提醒中国游客避免前往日本。
![]()
这些措施马上引发日本旅游业和相关股票的下挫,旅游类股票的波动幅度很大,说明经济层面的反制已经带来了冲击。
虽然日本政府希望借助包括G20在内的多边会议缓解紧张,但中方的立场非常明确——先纠正错误,再谈其他;不纠正就没有回旋余地。
![]()
这其实让中日关系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是选择理性务实、修复关系,还是继续在错误的路上加速冲撞红线,完全取决于日方的政治决策。
但从高市的行事风格来看,她更可能选择迎合国内右翼舆论,即使这意味着与主要贸易伙伴彻底对立。
![]()
结语
听澜觉得,高市早苗的模式就是典型的“对外挑衅换取国内掌声”,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能巩固她的政治地位,却会在长期为日本自身埋下巨大的不稳定风险。
军国主义的幽灵在二战已经给日本带来过深重的灾难,如果她现在依然执迷不悟,试图在台海问题上充当“外部干预者”,历史的警钟只会再次敲响。
对于中国来说,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是不容动摇的。
无论是言辞挑衅还是实际行动,任何挑战这一底线的行为,都必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