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国商务部突然解除了稀土、镓、锗等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这样一来,中美博弈局势变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这项举措,不但为中国赢得了先机,也使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图|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
近几年来,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问题一直成为两国争端的焦点,而稀土出口决策也使得美国高科技和国防工业不得不继续依靠中国。
中国商务部宣布恢复对镓、锗、锑、石墨等重要矿产的出口管制,有效期为两年,至2026年11月27日结束。
公告显示,在中美博弈中曾处于重要位置的战略资源再次开放出口,美国也能够继续从中国获得这些低成本矿产。
这也是对美国“去中国化”的直接回应。美国近几年来不断反思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并且同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签订多项协议,试图减少对中国的稀土依赖。


图|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迎宾馆举行会谈,并签署联合文件
但是中国并没有选择封锁,而是用暂停这个词给美国留出了一条选择的余地。
目前还没有其他国家可以代替美国对这些重要矿产的依赖。从数据上看,美国对中国的稀土以及其它重要矿产的依赖度大于50%。
虽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不断寻找稀土领域的替代供应链,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美国还没有找到可以替代中国稀土的资源。
近几年来,特朗普政府一直推动着“去中国化”的供应链,并且在稀土资源上也一直在寻找替代方案。

图| 山东烟台港,矿石码头集中了大批铝土矿石和铁矿石
美国一方面同澳大利亚签署了有关关键矿产的协议,另一方面又在推动“关键矿产交易俱乐部”的建设。
但是现实不容乐观,完全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美国的这种策略虽然声势浩大,但是由于缺少足够的技术和资源,特别是在稀土开采和加工方面,美国的企业仍然要依靠中国廉价的资源。
据美国贸易委员会的数据表明,虽然美国大力提倡“本土化生产”,但是从总体成本上来看,在短时间之内很难完全取代中国稀土资源。

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
更棘手的是,尽管美国企业正积极地在建立新的供应链,但是由于美国国内党派斗争愈演愈烈,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
由于美国目前的政治局势不确定,所以未来是否能继续支持稀土替代计划还不清楚。

“暂停”一词的使用显然是经过了仔细考虑的。中国并没有完全放开对这些矿产的管控,而是采取了“暂停”的方式,给美国留出了一些缓冲的时间。
此举既表现出中国的态度较为灵活,又在未来的谈判中增加了一些筹码。对美国而言,这不是一次资源的释放,而是一次战略性的外交博弈。

图| 中国稀土集团
中国在关键矿产的出口管控方面加大了全链条的监管力度,对稀土重稀土元素的出口实行许可证制度,并严厉打击走私等违法行为。
这样的政策不但加强了对资源的控制,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国外对中国矿产资源的依赖。
中国暂停的措施让美国在“脱钩”的道路上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美国不得不继续依靠中国的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压力,美国加大了国内资源开采以及供应链建设的投资力度。
但是怎样在短期内控制成本,又能在长期内保持战略优势,将会成为美国在未来几年所要解决的问题。

图| 美国西雅图港
中国此番举动对全球稀土市场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其深远影响也波及到美国的高科技、防务产业。
稀土以及其它重要的矿产资源对美国军工、半导体等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美国的防务体系里,稀土几乎被用到了所有的先进武器系统上,比如雷达、导弹、卫星技术等等。美国防务科技水平很高,没有中国稀土是不行的。
美国在该方面技术上对半导体产业的依赖最为明显。稀土在芯片生产、半导体制造等很多领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 美国“战斧”导弹
随着美国半导体行业对先进制造技术的依赖越来越深,中国稀土资源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
美国的防务系统和高科技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国的稀土资源,特别是在半导体行业,稀土几乎是无法替代的重要成分。
中国此时暂停对两用物项的管制实际上是一种策略性的主动出击。
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有成为长期使用“稀土牌”作为战略武器,而是利用稀土牌来争取拖延双方最后摊牌的时间。
也就是说,拖延的时间越长,最后的胜利就越属于中国。

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美国的反应早有预料,在稀土供应链成本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美国虽然表面声势浩大,但是内部党争愈演愈烈、稀土产业链建设的时间成本巨大,使得美国未来政策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中国放开稀土出口的决定,既是对美国“去中国化”战略的积极回应,也是通过把握恰当的时间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来争取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不管美国怎么选,都已经被中国这一个“暂停”的措施给套住了。
接下来的博弈,除了稀土资源的控制外,还将涉及到全球产业格局、科技竞争等更深层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