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投降”后,越南转身在东盟峰会上对中国提出了三个要求。那么,越南为何会在关税战中向美国“投降”?对中国提出的三个要求分别是什么?
近日,越南代表团与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达成了关于经贸关系的最后框架协议。按照美方说法,美国将继续对越南保持约20%的关税。越方则承诺取消对美国商品进入越南的进口关税,实现美国所要求的“美国商品零关税进入越南”。同时为讨好美国,越南航空公司还将采购50架波音飞机,总价值超过80亿美元。
![]()
更重要的是,美国要求若发现有第三方借助越南向美国出口商品,并且该产品并非越南本土生产,而是通过越南“转口”进入美国,则必须加征约40%的惩罚性关税,这显然是冲着中国商品来的。要知道,越南作为制造加工基地、零部件进口国、再出口国,其产业链很大程度依赖中国的上游供应。而美国这一条“转口惩罚”条款的针对对象,就是以越南为跳板、由中国制造的产品。
尽管美越贸易协议尚待越南国内批准,但从签署框架来看,越南实际上几乎是在向美国“投降”。表面上看是美越经济谈判,背后却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被动。毕竟,越南是一个对外贸易依存度极高的国家,而美国市场在其出口结构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若失去美国市场,越南每年可能面临上千亿美元的贸易额损失,对其经济乃至社会稳定都构成严重冲击。正因如此,在与美国谈判时,越南几无还手余地。
然而,正当越南与美国“达成共识”之际,越南总理范明政在东盟峰会上,向中方通报了美越贸易谈判的情况,并向中方提出三个要求,分别涉及铁路技术与融资优惠、农产品准入以及电力高峰保障。
![]()
第一个要求,希望中国不仅转让铁路技术,还提供优惠贷款,甚至免息援助。事实上,越南早已表达与中国在铁路基础设施合作的意愿。比如,越南计划从老街—河口边境出发,连接河内至海防的标准轨铁路,总投资约83亿美元,并计划部分采用中国贷款。
在此背景下,越南此刻提出“无偿援助”或“长期免息贷款”的要求,无疑加大了中国承担的风险。中国若同意,则等于承担几乎全部前期投资、融资风险,而越南收益先行,这对中方来说,回报与风险严重失衡。
第二个要求,越南希望中国敞开大门,允许越南更多优质农产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这看似是双赢,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选择,越南农民也有出口渠道。但另一方面,越南提出这一要求的时机与背景,使其更具策略性,即越南在美国协议中受损,其必然希望通过中国市场弥补缺口。但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应兼顾自身粮食安全、农产品结构调整、出口产品安全监管。如此一来,越南的“敞开大门”要求,实际意味着中国承担额外的制度调整、准入便利等。
至于第三个要求,则是在电力需求高峰期,中国必须保证越南电力不会中断。要知道,电力保障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更牵涉区域电网互联互通、能源安全、跨国协作风险。而越南此刻把电力保障作为对中国的要求,其目的是在与美国谈判的背后,给中国施压或预留“补偿”筹码。
![]()
总之,越南对美国妥协后,转身向中国提出三个要求,其实是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的自保尝试,也深刻反映了其战略困局和利益缺口。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应保持合作但不失原则,坚持互利而不被动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