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中美经贸谈判达成初步共识,说明了什么?美财长强调,“美国不会改变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又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10月25日至26日,中美经贸的第五轮磋商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中方代表由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带队,美方则由财政部长贝森特出席。两天的会谈在外界的密切关注中进行,议题涉及面广,从美方针对中国造船业与海事物流的301措施,到关税延长期限、芬太尼关税以及出口管制等问题,几乎囊括了当前两国经贸关系中的全部焦点。

虽然会谈过程一如既往地紧张,但从会后双方发布的通报来看,这次谈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双方在若干核心问题上,找到了一个大致的解决框架。这意味着,中美已经在努力向“共识”靠近。对两国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积极的信号。

一、从对抗到沟通:外交在取代施压

过去几年,中美贸易战一度进入白热化阶段。从关税到技术封锁,从企业制裁到供应链脱钩,两国的经贸摩擦几乎波及全球。如今双方能坐下来,在中立的第三国展开实质性对话,说明了一个关键变化——中美都意识到,仅靠相互施压并不能解决问题。

正因为如此,外交和谈判成了新的“主战场”。中方选择在吉隆坡举行会谈,这不仅是地理上的折中,也是一种姿态:合作仍是主线,分歧可以谈。这背后体现出中国的理性与自信,也表明美国开始意识到,单方面的“极限施压”已经难以奏效。

二、初步共识的意义:稳定、预期与复苏

这次磋商的成果虽然还不是最终协议,但意义重大。中美双方能在一些敏感问题上达成初步共识,本身就是一次“止跌信号”。它有助于稳定双边贸易的预期,给两国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

贸易的稳定不仅关乎两国经济,更关乎全球产业链。自贸易战以来,许多跨国企业的供应链被迫调整,投资信心也受到冲击。如果中美关系能够缓和,国际贸易秩序就有望逐步恢复平衡。换句话说,中美的一次握手,往往能带来全球市场的集体松口气。

从这个角度看,这次磋商不仅是中美两国的事,更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的一环。

三、互相依存:贸易中的现实逻辑

外界常说“脱钩”,但事实证明,中美两国在经济上早已深度绑定。美国的农产品、大豆、能源,中国的稀土、机电设备、高端制造,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会谈中提到的几个议题正好反映出这种互依关系。比如,美国希望中国能放宽稀土出口的管制,因为稀土是美国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料;而中国在平衡自身产业安全的前提下,也不排除继续采购美国的大豆,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这种“你缺我有、我需你供”的结构,注定双方很难真正走向完全对立。

合作,仍是最现实、也是最理智的选择。

四、特朗普政府的局限:牌已不多

这次谈判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美方的姿态明显软化。过去的特朗普政府一向以“强硬”著称,但如今却不得不坐下来与中方认真磋商。

这背后说明了什么?说明特朗普政府在经贸领域,手中已经没有太多可打的“牌”了。长期的关税战没有带来美国制造业的回流,反而推高了国内的通胀;出口管制虽然一度打压了中国部分企业,但也让美国自身的科技公司失去了巨大市场。

如今,美国更像是在寻找一个体面的“台阶”。而对中国而言,坚持通过谈判化解分歧,不卑不亢地捍卫自身权益,也展现出大国的稳重与自信。

说到底,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依然是“互利共赢”。合作则两利,对抗则俱伤。维护经贸关系的稳定,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五、贝森特“变脸”:三重信号的背后

就在会谈刚结束不久,美国财长贝森特又突然“变脸”。他在26号接受媒体采访时高调表示,美国不会改变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这句话看似突兀,实则耐人寻味。

首先,这反映出美国对华技术遏制的政策不会轻易松动。即便贸易谈得再顺利,美国仍会在高科技领域保持警惕,尤其是在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继续设置各种限制。这是一种典型的“防守性焦虑”——害怕失去领先地位。

其次,贝森特选择在谈判刚结束时发表这样的言论,很可能是为了给后续谈判增加筹码。通过释放强硬信号,迫使中方在其他议题上作出更多妥协,这种“边谈边压”的手法,是美国惯常的策略。

最后,这也与美国国内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美国国内一部分政治力量始终对中美经贸合作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与中国合作会“削弱”美国本土产业。贝森特此番表态,某种程度上是向这部分选民和政治势力“交差”,以显示特朗普政府在“保护美国利益”方面依旧强硬。

六、结语:风浪之后的航向

从贸易战到谈判桌,中美关系经历了数年的波折。如今双方再次握手,虽不意味着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但至少说明:对抗的路行不通,合作的门不能关。

正如有分析人士所说:“中美之间没有谁能彻底赢,唯一能赢的,是理性。”

吉隆坡的会谈,也许只是漫长谈判路上的一步,但它让世界看到了一种可能——在利益交织的全球化时代,理性与对话终究比喊口号更有力量。

未来,中美关系还将继续在摩擦与协商中前行,但这次谈判至少证明了一点:即便风高浪急,只要双方愿意坐下来,就仍能找到通向稳定与共赢的航线。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在某些方面观点与本文不一致是正常的。

大家要文明交流,互相赋能。

感谢理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