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在东盟峰会接连签下三份协议时,华盛顿或许以为找到了破解中国稀土管制的钥匙。但他们很快发现,这些东南亚国家手中的“钥匙”,其实仍牢牢握在中国手中。
观察者网消息显示,美总统特朗普在吉隆坡出席东协峰会期间,一口气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这三个东南亚国家签了贸易协议。
协议显示,这三国将取消部分针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但美国整体仍维持19%的关税,而且每份协议都白纸黑字地写入了稀土合作条款。
表面看,这是美国对中国稀土管制的一次突围,但若细究协议细节便会发现:这场看似热闹的稀土争夺战,实则暴露了美国供应链安全的深层焦虑。
马来西亚承诺“不禁止对美出口关键矿物”,泰国誓言“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多元化”,柬埔寨则直接与波音公司牵手合作。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美国对中国稀土管制措施的紧急应对。
![]()
据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采访中坦言,避免中国实施稀土管制已成为美方“优先要务”。但问题在于,这些东南亚国家真能填补美国的稀土缺口吗?
以马来西亚为例,这个国家虽拥有1610万吨稀土储量,却在全球排名中微不足道。
更关键的是,马来西亚早在多年前就立法禁止稀土原料出口,专注发展下游产业。如今对美国网开一面,无异于将自家并不丰裕的资源拱手相让。
而泰国和柬埔寨的稀土产业基础更为薄弱,三国加起来也难以撼动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真正让美国计划落空的,是中国手握的一张王牌——稀土加工技术。
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唯一能够成熟分离全部17种稀土元素的国家,这种技术优势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壁垒。
而就在美国紧锣密鼓布局东南亚的同时,马来西亚却悄然与中国达成了稀土合作共识。
![]()
据马来西亚天然资源与环境永续部代理部长约哈里透露,中方已明确支持该国实现稀土产业发展目标。
这意味着什么?马来西亚很可能成为同时拥有中资与非中资稀土加工技术的国家,但这种“双轨并行”恰恰成了中国的战略优势。
任何采用中国技术或设备的稀土产品,都将受到中国商务部“0.1原则”的严格监管——只要产品中中国稀土元素价值占比超过0.1%,其出口就必须向中国申报并获得许可。
这套精准的监管机制,让东南亚国家的稀土出口不再能够“自由行动”。
细读美国与三国签署的协议文本,一个关键问题被刻意模糊了:这些国家向美国出口的,究竟是稀土原料还是加工产品?如果是原料,美国缺乏相应的精炼能力;如果是加工产品,则很难避开中国的技术影响。
这种模糊性使得协议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简单来说,不同于传统关税壁垒,中国正在构建更精密的管理体系。
![]()
第一重是元素管控,继镓、锗之后,最新管制覆盖了钪、钇等稀有金属;第二重是技术封锁,稀土分离设备的出口许可审批周期已延长至120天;第三重则是数据监控,通过海关溯源系统追踪含中国技术的稀土衍生物。
这些措施使得东南亚国家即便获得美国订单,也难以绕开中国的监管网络。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协议在法律约束力上存在明显缺陷。
分析指出:“这些都不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它们都相当灵活。”
柬埔寨副首相的表态也印证了这一点,他在表达对协议“满意”的同时,仍期待美国能降低对服装、鞋类等传统出口商品的关税。这种各怀心思的合作,难以形成对抗中国稀土优势的合力。
事实上,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早已布下多重防线。
除了严格限制稀土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外,最新出台的管制措施更将重点放在稀土加工设备和技术出口上。这意味着,任何国家想要建立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产业链,都将面临技术瓶颈。
![]()
与此同时,中国正通过技术合作在东南亚构建自己的盟友圈。
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国库控股与中国企业合作建设精炼厂的计划,就是典型例证。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布局,使得单纯依靠贸易协议难以突破中国的稀土壁垒。
美媒更是直言,“特朗普在东南亚的初步贸易协议已经失败了。”这些国家都更注重合作议题,对于与中国有关的问题,尽可能选择避而不谈。
前美国贸易代表表示,东南亚国家多次表示,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他们也清楚,一旦和美国签了这些协议,也就会被迫卷入战火。
所以,这些协议都只是“初步协议”,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大致框架,想要达成正式双边协议,估计有点难。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这场稀土之争远未结束。
美国在十月初与澳大利亚达成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合作协议,如今又将触角伸向东南亚,显示出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的坚定决心。
![]()
但中国的应对策略同样精准——通过技术控制和标准制定,保持在产业链顶端的话语权。
值得玩味的是,在中美经贸团队于马来西亚谈判期间,稀土出口管制与农产品采购等议题被捆绑讨论。这表明,稀土已成为中美博弈的重要筹码,其影响远超矿产本身。
随着中国对稀土元素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全球高科技产业可能面临新一轮冲击。
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在中美之间走钢丝或将成为常态。他们既希望借助美国市场实现经济多元化,又离不开中国的技术与投资。
这种两难处境,决定了这些国家难以完全倒向任何一方。
当特朗普带着三份协议离开吉隆坡时,他或许以为已经为美国找到了稀土的“备胎”。但现实是,在稀土这场高科技博弈中,控制技术比控制矿产更为重要。
中国通过精准的管制措施和技术优势,正在告诉美西方国家:你可以绕过中国获取稀土原料,但永远绕不开中国技术加工出的稀土产品。这场围绕稀土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其结果将决定未来全球科技产业链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