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的布局,一夜坍塌!美國親密盟友,不顧一切轉向中國

數十年的布局,一夜坍塌!美國親密盟友,不顧一切轉向中國

加拿大总理卡尼当地时间22日在渥太华大学向学生发表讲话。图为加媒发布的视频截图

加拿大,这个北美大陆上最忠实的美国“跟班”,一夜之间做出了过去半个世纪都不敢想的选择:宣布终结与美国数十年紧密经济关系,全面押注非美市场,重新接触中国和印度。

昔日“铁杆盟友”,如今主动脱钩

当地时间10月22日,加拿大总理卡尼在国会讲话中脱稿直言:“加美两国长达数十年日益紧密的经济关系进程已终结。”这句话,震动了整个北美。

过去几十年里,加拿大无论是出口贸易、产业配套还是金融体系,几乎都深度绑定美国市场。数据摆在那儿——加拿大超过75%的出口流向美国,每天美加跨境商品、服务流通额高达36亿加元

但现在,卡尼政府公开承认,“对美合作的优势,如今成了软肋。”美国的保护主义,让加拿大过去赖以生存的“贴身依附”变成巨大风险。什么“北美一体化”、什么“经济共同体”,在现实的关税重拳下,瞬间土崩瓦解。

更直接的是,卡尼政府的首份预算案就写得明明白白:未来十年要将非美国市场的出口额翻一番,预计增加3000亿加元收入。用实际行动把资源、人力、资金从对美出口转向新兴市场和战略新领域。

美国变脸:关税威胁,逼出加拿大

说白了,加拿大这次“叛逆”,既有被动的无奈,更有主动的破局。近几年,美国对加拿大的“铁腕”比对不少对手还狠。

特朗普直接把加拿大钢铁、铝、汽车、木材等核心产业的关税从25%提高到35%。这一刀下去,2025年8月刚生效,加拿大钢铁业出口额同比暴跌22%,铝业大规模裁员,汽车出口额下滑18%,木材出口减少22%。

连能源大省艾伯塔的石油出口也因10%关税蒸发了12%收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木材加工业30%工厂裁员,整个加拿大的失业率爬升到7.1%,GDP二季度直接萎缩0.4%。

政治威胁更狠,特朗普多次公开称“加拿大其实是美国的经济对手”,甚至叫嚣“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州”。

2025年10月,特朗普更是以“加拿大滥用里根广告”为由,干脆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断绝任何缓解关税压力的可能性。

美国还搞“双标”,美墨加协定里,对墨西哥某些商品豁免关税,却对加拿大全面征重税。甚至“芬太尼流入”这种牵强理由都能用来加税。谁还敢说什么“盟友信任”?

加起来就是一句话:加拿大人发现,越靠美国,越危险。单一依赖美国市场,本质是战略风险。

押注中国、印度,全面去美化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加拿大不敢再走“独木桥”。

卡尼这次是真下了决心:对美依赖要砍到骨头里,新增长点要在别处找。十年内非美出口翻番,3000亿加元增量。

重点对象谁?中国和印度,直接点名。这也是近年加拿大首次官方将中国列为“战略替代市场”。

对中国、印度两大新兴经济体“重新接触”,重点押注产业互补。中国市场体量巨大,加拿大有丰富的锂、钴、镍等新能源矿产资源,正好与中国新能源产业形成互补。

印度是全球人口第二大国,对加拿大农产品、能源和高端制造有巨大需求空间。东南亚也不放过。

加拿大与印尼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打开2.7亿人口的新市场,主攻矿产、农产品出口。中东、欧洲同步推进。

和阿联酋共建AI研发中心,争取新兴产业话语权。与德国签下关键矿产合作协议,向欧洲新能源企业出口锂、钴等重要原料。

欧洲防务合作也在加码,包括联合军演、武器联合研发,减少对美国在关键领域的依赖。

以柔克刚,稳住民心

美国出重拳后,加拿大没有简单搞“报复性关税”,反而选择了“以柔克刚”的方式。主动取消对部分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仅保留对美汽车、钢铁、铝的反制措施。

这样一来,既给国内制造业减轻成本压力,也不至于与美国彻底撕破脸。

财政部对中国不生产的钢铁、铝产品减免进口关税,降低本国制造业成本,缓解企业压力。

10月15日这项减免令生效,11月还会公布更多细节。对民众“打预防针”。面对超过50%的民众对经济前景悲观,卡尼在电视讲话中坦言:“这个时代,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

我们必须主动转型,短期牺牲是为了长期安全。”事实也证明,支持“多元化出口”政策的民众达到58%,说明民意基础还算稳固。

当然,战略转型不是一蹴而就,加拿大眼下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一点都不小。

2025年二季度GDP已出现0.4%的萎缩,8月失业率7.1%,钢铁、铝业裁员潮还在持续。艾伯塔省石油业、BC省木材业都在砍人,家庭主力30-44岁群体普遍感到“房贷压力+就业不稳”的双重焦虑。

对美谈判陷入死局,特朗普政府终止所有贸易谈判,美国最高法院2026年还要裁定关税合法性。在此之前,加拿大很难松口气。

与中印合作也有难题,加拿大与中国因“孟晚舟事件”外交关系一度紧张,和印度则有文化、市场规则等差异。短期内,要想靠中印市场“立刻回血”,难度不小。

国内产业调整压力大,出口结构再怎么多元化,北美市场的天然地理优势不是说断就能断。加拿大企业也需要时间去适应新市场,磨合新规则。

中加关系“降温”后再升温?

最耐人寻味的,是加拿大对中国的态度。过去几年,加拿大对华政策“冷到冰点”,但这次卡尼选择“经济优先”,主动低调修复关系。

资源互补成为突破口,中国新能源需求庞大,而加拿大锂、钴、镍储量丰富。两国有望绕开高政治敏感领域,先在矿产、农产品等实用领域达成互利合作。

贸易便利化有新动作,对中国不生产的钢铁、铝减免关税,未来小麦、牛肉等农产品对华出口也可能扩大,缓解国内产能过剩。

“经济优先”逐步修复政治裂痕,加拿大目前不再纠结过往外交分歧,而是希望用“低政治敏感度”的经贸合作,为中加关系长期稳定铺路。

结语:

加拿大用几十年时间铺就的“美加一体化”道路,2025年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美国的霸权和保护主义,让昔日“铁杆盟友”不得不破釜沉舟,转向中国、印度和新兴市场,主动谋求自救。

这场转型,是加拿大对美国霸权的被动反击,更是主动破局。

它为“小国如何面对大国霸凌”提供了现实样本,也预示着全球供应链和产业格局正在重新洗牌。

对中国来说,加拿大的“回头”是市场、资源和地缘多元化的新机会;对美国而言,失去最亲近的盟友,才是最深刻的警示。

未来如何演进,没人敢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加特殊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全球经济重心正悄然南移、东移。加拿大的转身,或许只是全球重构的开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