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提供400亿美元援助,妄图逼迫阿根廷远离中国,结果没想到米莱的回应很干脆:不会与中国切断关系。那么,美国的动作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在现实经济结构中,阿根廷究竟有没有可能真正远离中国?
当地时间10月21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在向阿根廷提供400亿美元援助,并试图施压后者“限制中国在阿根廷的影响力”。分析来看,特朗普的盘算其实并不复杂。阿根廷正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比索贬值、通胀高企、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这样的国家急需外部资金“输血”,而特朗普政府正是利用这一点,用资金换取地缘政治空间。
![]()
据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多次与阿根廷财长卡普托会面,讨论的不是单纯的经济援助,而是如何限制中国企业在阿根廷的重要领域扩张。报道称,美方特别关注阿根廷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锂和铀,这些都是新能源时代的“战略命脉”。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提供援助,让美国企业在阿根廷获得开发权,从而削弱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
然而,这种要求并不符合阿根廷的利益。中国不仅是阿根廷农产品出口的最大买家,还是其主要投资来源国之一。从铁路、电力、核能到锂矿和基础设施,中国企业几乎参与了阿根廷所有关键行业。阿根廷的核电项目采用中国技术,通信网络由华为建设,农产品出口离不开中国市场。可以说,中国已经深深融入阿根廷的经济血脉。让阿根廷在短期内“去中国化”,无异于让这个国家自断生路。
更重要的是,阿根廷的资源并不完全由中央政府掌控。根据宪法,阿根廷的矿产、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归各省所有。也就是说,即使米莱政府想配合特朗普的遏华战略,也必须得到地方省长的同意。而在拉美政治传统中,地方政府通常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对他们来说,加强对华合作、开启中资项目,就意味着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收入。让他们放弃这些利益,去迎合美国的地缘战略,几乎没有可能。事实上,许多阿根廷省长仍在积极与中国企业保持接触,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甚至公开表示,欢迎中国继续投资。
![]()
而米莱本人似乎也在寻找平衡,他虽然在竞选期间打过“反华牌”,但上任后,对华政策趋于理性务实。在面对记者追问“是否会与中国切断关系”时,他明确否认“这不是真的”。米莱甚至强调,阿根廷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IMF和世行会议期间,仍与中方官员保持沟通。这一表态,既是对国内经济现实的回应,也是对美方过度干预的暗中警告。
至于特朗普政府向阿根廷提供的援助计划,表面上是“援助”,实际上风险重重。美国政府宣布的400亿美元援助分为两个部分:200亿来自财政部的货币互换,另外200亿由美国几大银行筹集贷款。但是根据《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报道,这些银行要求“抵押或担保”,因为他们担心阿根廷政府还不起钱。
换句话说,这笔所谓的“援助”,并不是无条件的输血,而更像是一场高风险的投资博弈。如果阿根廷不能按照美国的条件行事,那么这些贷款很可能会被卡住。更讽刺的是,即便特朗普在国内因为政府停摆、农民困境而备受批评,他仍执意拿出巨额资金支持阿根廷,只因为这有助于“遏制中国的影响力”。
![]()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风波并非第一次。过去几年,美国多次都在拉美挑起类似议题,指责中国“渗透”“扩张”,试图让该地区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而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合作不是零和博弈。中国驻阿根廷使馆的回应也非常直接:拉美不是任何国家的后院,中拉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到外部干涉。这种表态,既是对美国冷战思维的反驳,也是在提醒地区国家,真正的伙伴关系应该建立在尊重与平等基础上,而不是用金钱换取政治上的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