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賴清德消停了,沒敢造次,原來印太司令透露了一個驚人事實

怪不得賴清德消停了,沒敢造次,原來印太司令透露了一個驚人事實

说起赖清德这家伙,去年5月20号刚上台的时候,大家还以为他会继续那股子劲头,大张旗鼓地搞事呢。结果呢,一年过去,到今年5月20号周年讲话的时候,他突然就低调多了。没再提那些敏感的台独话题,而是转头聊起经济、环保和民生这些接地气的玩意儿。

外界一看,这变化挺大的啊。原来,背后有个关键因素,就是美军印太司令萨缪尔·帕帕罗去年11月19号公开放的话。那话一出,直接点破了美国军火库的家底,让赖清德那边不得不掂量掂量。

帕帕罗直言不讳,说美国因为给乌克兰和以色列送武器,已经把自家库存消耗得七七八八。要是再碰上印太地区的事儿,美国那边可能就力不从心了。

美国从2022年乌克兰冲突爆发开始,就源源不断地往那边砸武器。光是防空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就送出去成千上万枚。到2024年11月,帕帕罗在一次公开场合直说,这些援助已经开始侵蚀美国的储备。尤其是爱国者导弹和空对空导弹。

这些高端货,本来是留着应对印太挑战的,现在却被抽调到欧洲和中东去了。他还强调,印太是美国面临最大压力的区域,因为潜在对手实力太强,武器数量和质量都得跟上。要是库存继续这么耗,美国在亚太的威慑力就打折扣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到了2025年4月8号,帕帕罗又在国会武装部队委员会作证,说也门地区的行动进一步加重了负担,海军舰艇和弹药补给链都出现瓶颈。想想看,美国海军本来在太平洋巡逻就够吃力的,现在还要分心其他战场,库存自然捉襟见肘。

这事儿对赖清德的影响可不小。他上台后,本来指望美国当靠山,继续推那些所谓的不对称作战能力。结果,美国自己的军火都快不够用了,怎么还能大方地支援台湾?

从数据看,美国对台湾的武器交付已经严重延误。举个例子,原本计划在2023年交付的第一批M109A6自行火炮,现在拖到2026年,而且只来6门。本来是40门分批到位的,现在全乱套了。还有F-16V战斗机,2023年第四季度该到的,结果推到2024年第三季度,到2025年还不见影儿。

这些延误不是小事,直接影响台湾的防务准备。赖清德团队一看这情况,肯定得收敛点。毕竟,要是真出点什么事,美国那边库存不足,响应速度慢,台湾就得自己扛着。帕帕罗的话等于给赖清德泼了盆冷水,让他意识到不能太指望外援,得低调点过日子。

再看看台海周边的动静。中国大陆那边,解放军从2024年底到2025年上半年,军事活动没停过。不是大规模演习,就是常态化巡航。

比方说,2025年3月15号,东部战区搞了一次海空协同巡航,多艘舰艇和战机出动,覆盖台湾北部海域。三天时间,模拟封锁和空中警戒,结束后还发了通报。4月1号到2号,又来“海峡雷霆-2025A”演习,这次加了实弹射击,东风导弹部队参与精准打击模拟。

航母编队也出海威慑,测试无人平台。这些行动规模中等,但频次高,明显在加强压力。解放军战术也变了,不再单一军种玩,而是多兵种融合,注重快速机动和系统干扰。火箭军部署东风-16弹道导弹,能精准打到台湾本岛,这让赖清德那边更紧张。

面对这些,赖清德在周年讲话里避开锋芒,没提两国论或台独,转而强调内部团结和经济建设。讲话里他列了高铁扩建、可再生能源投资这些计划,预计2026年前见效。岛内媒体分析,这么做就是为了转移注意力,稳住民心。

美国国防部的动作也印证了帕帕罗的担忧。2025年3月,他们发了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重申印太优先,调整部队配置,把更多资源从欧洲移到太平洋。延续2021年的太平洋威慑计划,通过远程监控和盟友协作来应对挑战,而不是直接上手。

文件里明确说,要拖延潜在冲突,给自己多争时间。这跟帕帕罗的话对得上,美国现在更注重威慑,不想轻易耗库存。驻韩美军甚至有缩减兵力的传闻,但整体还是强调保持足够力量。赖清德一看美国这态度,肯定得调整策略。

他在讲话前一周,主持内部会议,审阅经济数据,决定突出GDP增长目标,2025年瞄准5%以上。讲话当天,在台北举行,安保严密,但没大规模示威。

他还承诺提高最低工资和扩大医疗覆盖,这些细节都是为了安抚岛内民众,避免激化矛盾。

话说回来,赖清德低调也不完全是美国的影响,大陆的军事压力也是大头。2025年5月下旬,解放军继续小规模演习,焦点在快速机动部队,夜间导弹发射测试覆盖西南海域。台湾防务部门高度警戒,但没搞大反制,只增加雷达监测。

6月初,台湾民调显示赖清德支持率小幅波动,但整体趋稳。有些民众认可这种务实导向,不想卷入冲突。赖清德后续活动也避开大陆军事话题,转而视察风力发电场,推动环保。7月,解放军又组织联合演习,潜艇和电子战部队模拟干扰通信,持续五天,覆盖巴士海峡。

台湾低调监视,没公开对抗。美军印太司令部在7月15号发报告,评估区域风险,强调供应链韧性。这些发展压缩了赖清德的空间,他开始推两岸经济对话,提互惠贸易,但没碰政治底线。

8月,台湾防务展规模缩小,避免刺激展示。上半年台海活动频繁,但没升级,各方都在观察。

帕帕罗的表态不是孤立的,美国媒体和军方多次报道类似问题。2024年11月22号,华盛顿时报报道,帕帕罗警告乌克兰援助在耗尽导弹储备,需要为威慑中国留库存。

2025年4月,纽约时报说,也门战役可能让 Pentagon 从亚洲库存调货去中东。国会听证会上,帕帕罗列出风险:舰船维护延误,无人平台部署限制。如果大规模事件发生,美国调动力量需数月恢复。

印太司令部部队分布广,从韩国到澳大利亚,日常任务已耗大量燃料和零部件。帕帕罗建议加强与日本、菲律宾的联合采购,但这暴露美国生产滞后。赖清德团队肯定注意这些,讲话稿删了军事备战表述,转向民生承诺。

岛内反应也值得说说。新党副主席李胜峰公开批评赖清德策略,说这是表面调整,分裂倾向没变。民调显示,到2025年8月,赖清德支持率降到28%,部分因经济压力和政治争议。

民众转向反对激进政策,反对台独成主流。大陆对赖清德言论保持克制,显示自信。台湾未来路子,两岸统一只会是注定结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