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崛起,美国媒体和军事专家开始频繁讨论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果美军的F-22或F-35等第五代战斗机,在中国周边被击落的话,飞行员能否被成功救援?答案可能让美军高层坐立不安——在解放军严密的防御体系下,营救行动几乎不可能成功。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曾刊文指出,中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强大的“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体系,包括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远程防空系统(如红旗-9B)以及先进的电子战能力。这意味着,一旦美军战机在中国近海或内陆被击落,救援部队将面临巨大挑战。

解放军拥有全球最密集的防空导弹网络,任何低空飞行的救援直升机或运输机都可能被击落。

中国在南海、台海等关键区域部署了强大的电子战系统,美军的通信和导航设备可能被干扰甚至瘫痪。

解放军特种部队和空中突击单位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封锁坠机区域,美军救援队很难抢先一步。

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美军派出最精锐的“战斗搜索与救援”(CSAR)部队,生存和撤离的概率也微乎其微。

回顾历史,美军在敌后救援飞行员的行动往往代价惨重。例如:

越南战争期间,北越军队经常设伏等待美军救援直升机,导致多架HH-53“超级快乐绿巨人”被击落。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军F-117隐身战机被击落后,尽管北约掌握制空权,救援行动仍耗费数小时,且依赖特种部队秘密渗透。

而在中国周边,解放军的防御体系比当年的北越或南联盟强大得多,美军救援行动的成功率只会更低。

面对这一困境,美军其实心知肚明。近年来,美国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已经开始调整战术:

减少高风险区域作战:避免让F-35等战机深入中国防空圈,转而依赖远程导弹和无人机。

强化飞行员生存训练:增加逃生和敌后躲避的训练,但即便如此,在解放军严密搜索下,飞行员仍难以长期隐藏。

减少依赖盟友协助:在中国近海,即便是日本、韩国等盟友,也难以提供有效支援。

美国媒体和军事分析人士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推进,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优势正在被削弱。如果未来爆发冲突,美军飞行员一旦被击落,等待他们的很可能不是救援,而是俘虏甚至更糟的结局。

这一现实迫使美军不得不重新评估其作战计划——在中国周边,冒险的代价可能远超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