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管控9天,特朗普終於對華低頭,返還1件中國流失美土珍貴文物

稀土管控9天,特朗普終於對華低頭,返還1件中國流失美土珍貴文物

据海峡网报道,当地时间10月16日,美国主动向中国归还了一件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是一块虎形牌饰,从图片上看,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虎符”。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代表中国进行了接收,谢锋表示,希望更多流失的文物返回原属国。

要知道,这个时间点是在中国对稀土管控的期间,从特朗普刚开始的虚张声势,到喊话中国谈判、呼吁中国保持“理性”,再到现在的归还中国文物,这很容易让人看出来,这是在向中国示好。

但想让中国“网开一面”,就归还这样一件虎形牌饰显得小气了点。

从威胁到喊话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强化稀土出口管制的政策,瞬间引发全球关注,首当其冲的便是美国。消息一出,美国政坛和产业界立刻陷入紧张,一场持续多天的“喊话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10月12日,美国白宫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直言,中国的稀土管控“明显是针对美国的单边行动”,威胁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但这种虚张声势并未持续太久,随着产业界的焦虑情绪不断传导,美国的表态开始转向强硬与诉求并存。

10月15日,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共同出席记者会,一边继续施压,声称“中国若坚持做不可靠合作伙伴,世界将被迫与其脱钩”,将中方举措歪曲为“与全世界对抗”;另一边却悄悄松口,呼吁中方“回到谈判桌前,以理性方式解决分歧”。

可笑的是,美国的指责完全站不住脚。10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从容回应:“中方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目的是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并非针对特定国家。”

这番回应点明了政策的合法性,也戳破了美国“受害者”的伪装。

事实上,美国之所以反应激烈,核心原因在于其对中国稀土的深度依赖,早已到了难以替代的地步。

中国不仅控制着全球70%的稀土产量,更垄断了85%以上的稀土冶炼提纯产能,尤其是在高端武器制造不可或缺的中重稀土领域,中国的供应占比几乎达到100%。美国虽然拥有加州芒廷帕斯等稀土矿山,却早已丧失了成熟的精炼技术开采出的稀土矿石,必须运到中国进行提纯加工,才能变成可用的工业原料。

美国海关的数据更能反映其依赖程度:2024年美国进口的稀土制品中,有68%来自中国,即便经过多年的“去中国化”努力,这一比例在2025年仍维持在60%以上。而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则显示,2025年7月至9月,中国稀土出口量连续三个月下降,其中9月出口量仅为4000.3吨,较8月骤降30.9%,创下今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

这意味着美国原本就紧张的稀土库存,正面临加速消耗的风险,而库存告急的直接影响,就是美国引以为傲的军工产业。

文物返还诚意不足的“示好”

在连续喊话无果后,特朗普政府终于拿出了实际行动返还文物。10月16日,美国主动向中国归还那件战国虎形牌饰,谢锋大使在接收时明确表示:“期待更多流失文物能够早日回归原属国,这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也是中美文化交流的应有之义。”

事实上,这件虎形牌饰的返还,更像是特朗普政府在稀土管控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自中国强化稀土管控以来,特朗普政府的态度经历了“强硬威胁—呼吁谈判—主动示好”的三级跳,这种转变足以说明,中国的管制措施确实打痛了美国。

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近期公布的财报显示,其B-21隐身轰炸机项目已因原材料价格飙升而巨亏4.77亿美元,而稀土价格上涨正是重要诱因。随着稀土供应缺口持续扩大,未来美国F-47六代机、“星座”级护卫舰等一系列军工项目,都将面临延迟交付、成本超支的风险。

但是,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流失的中国文物总数超过1000万件,其中仅美国就收藏了200多万件。美国各大博物馆公开展出的中国文物就有20万件以上。涵盖青铜器、瓷器、书画、玉器等多个品类,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清代的宫廷珍宝,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之间原本就有文物返还的合作机制。自2009年两国签署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以来,已先后实现20批次594件/套文物回归,仅2025年3月,美国就曾一次性返还41件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文物。

相比之下,此次在稀土管控压力下返还的单件虎形牌饰,无论是数量还是价值,都远不及以往的合作成果,很难被视为真正的善意表达。

特朗普的心思

特朗普政府选择在稀土管控期间返还文物,其心思早已昭然若揭,那就是想用文化领域的小让步,换取中国在稀土管控上的“网开一面”,同时避免在经贸领域做出实质性妥协。

但这种“避重就轻”的博弈策略,显然低估了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也暴露了其当前无牌可打的尴尬处境。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在政策解读中明确指出,强化管控的直接原因是“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将中国稀土非法转移至军工领域,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安全”。

这意味着,政策的核心是防范稀土用于危害中国安全的军事应用,而非针对美国的贸易反制。

一直以来,特朗普政府坚持在对华经贸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既不愿取消对华商品的高额关税,也不愿放松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但如今,美国的经济和产业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一来,农业领域,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对华出口依赖度极高,若无法在近期达成共识,今年的大豆订单将彻底错过窗口期,只能等到明年,

二来,工业领域,除了军工产业受稀土短缺困扰,新能源、电子等支柱产业也面临成本上涨和供应链断裂的风险;金融领域,若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可能引发美国股汇债市场的连锁反应,这是特朗普政府难以承受的。

眼看本月底中美会晤日益临近,特朗普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但笔者认为,特朗普的算盘很难得逞。

中美之间的分歧,根源在于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若特朗普政府真想解决问题,就必须拿出真正的诚意: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取消对华不合理关税,尊重中国的国家安全关切。否则,仅凭这“善意”,根本无法撬动双方的核心分歧,反而会让美国在谈判中更加被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