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忘恩负义的国家,澳大利亚比越南更令人不齿。
越南虽曾反噬援手,却仍存利益制衡的克制,而澳大利亚的背刺则带着赤裸的投机与恶意。
中方曾无偿向澳开放北斗核心服务,甚至在山火救援中以卫星数据挽救生命。
但这份善意换来了公然反目,转头加入反华联盟。
中澳北斗合作
2011 年,澳大利亚主动找上门求合作,当时他们的农业和矿业全靠美国 GPS,可美国说断信号就断信号,有时候是因为军事演习,有时候没给任何理由。
因为这些麻烦,澳大利亚通过瑞典空间公司牵线,找到中国谈北斗合作。
当时中国刚完成北斗系统的亚太区域覆盖,正想着把技术分享给更多国家。
双方一拍即合,中国不仅开放了核心定位服务,还派团队去澳大利亚,在西澳的董加拉空间跟踪站安装设备,分享卫星轨道数据。
这个跟踪站还是冷战时期建的,原本是用来监测卫星的,经过改造后,成了澳大利亚接入北斗系统的重要节点。
2019 年新南威尔士州发生特大山火,火势借着大风快速蔓延,当时澳大利亚应急管理部急得团团转,因为 GPS 的影像分辨率不够,找不到火势的关键突破口。
中国北斗团队得知后,紧急调度卫星,48 小时内推送了 17 景高分辨率影像,精准标注出火势轨迹和被困人员的位置。
救援人员根据这些数据,规划出 12 条安全路线,成功救出了被困的 37 个人。
事后澳大利亚应急管理部的专家史密斯在记者会上说:“这些数据挽救了大量生命”,可在官方发布的救灾通报里,只提了一句 “国际伙伴支持”,连北斗的名字都没提。
就在大家以为合作会一直持续下去的时候,2020 年风云突变。
被撕碎的“双向奔赴”协议
当年 9 月,负责管理董加拉跟踪站的瑞典公司突然说不续约了,理由是 “接到澳大利亚政府的通知”。
中方团队想进去拆卸设备,却被禁止入境,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站内的北斗设备被拆除。
紧接着,澳大利亚又宣布终止另外三座地面观测站的合作,还销毁了其中两座的核心设备。
终止合作的理由是 “国家安全隐患”,可这一行为的背后却是有复杂的政治因素。
2018 年澳大利亚就已经开始走 “反华” 路线,当年 8 月,他们成为全球第一个立法禁止华为参与 5G 建设的国家。
当时华为在澳大利亚已经深耕 15 年,投入了 2.3 亿澳元建设 5G 试验网络,和当地的电信公司签订了 1200 个基站的建设合同。
禁令一落地,所有在建基站都停了工,已经铺设的光缆和设备被封存,华为澳洲分公司裁员近 40%,很多当地员工突然就没了工作。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澳大利亚一边在科技上和中国划清界限,一边在经济上还依赖中国。
2022-2023 年,中澳贸易额达到 3170 亿澳元,中国买走了澳大利亚 26% 的出口商品,尤其是铁矿石和煤炭,要是没了中国市场,澳大利亚的经济早就出问题了。
可即便如此,澳大利亚在军事上还不断挑事。
2022 年 5 月,澳大利亚的一架 P-8A 反潜机在南海抵近中国军舰,最近的时候只有 1.2 公里,中国战机只能紧急升空驱离。
澳大利亚却反过来抗议,说中国的行为不安全。
2024 年 5 月,他们的 “霍巴特” 号驱逐舰又跑到黄海,派直升机干扰中国海军训练,中国国防部后来发布了视频证据,清清楚楚显示是澳大利亚先挑衅的。
终止北斗合作后,澳大利亚的麻烦才真正开始。
“背刺者”的悲惨结局
西澳州的矿车没了北斗的实时定位,路线优化功能没了用,空驶率又从 13% 回升到 35%,2021 年皮尔巴拉矿区光燃油成本就多花了 2.1 亿澳元。
农业方面,昆士兰州的大麦种植区失去了北斗的厘米级定位,灌溉精度一下退回 10 米级,2021 年又遇上干旱,大麦减产 8%,农户总共损失了 1.2 亿澳元。
应急救援的问题更突出。
2022 年东海岸山火的时候,因为没有北斗的高精度数据,救援队伍多次走错路。
当时他们的消防员接到命令去扑灭一个火点,按照 GPS 显示的位置赶过去,结果发现那里根本没有火,等再找到正确的火点时,火势已经扩大了好几倍,最后花了比预期多 3 倍的时间才把火扑灭。
更讽刺的是,澳大利亚又重新依赖上了美国 GPS,可美国还是老样子,说削弱信号就削弱信号。
2023 年美国在太平洋搞军事演习,突然削弱了澳大利亚北部区域的 GPS 信号,5 艘货轮因为定位不准,在港口外滞留了 3 天,光滞留费用就花了 800 多万澳元。
就在澳大利亚为定位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中国北斗的全球布局却在加速。
2022 年,中国和阿根廷、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 20 个国家签署了北斗地面观测站建设协议,在南美、非洲建立了完善的信号增强网络。
新一代北斗三号卫星通过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了自主定轨,不再依赖地面站支持,定位精度提升到 1.5 米,超过了 GPS 的 2.5 米精度。
到 2024 年底,北斗的全球用户突破 20 亿,在 130 个国家提供商用服务,连欧洲航天局都和中国签了协议,把北斗数据用于伽利略系统的补充定位。
现在澳大利亚有些行业协会开始后悔了。
2024 年,澳大利亚农业协会和矿业协会联合向政府提交报告,建议重新和中国谈北斗合作,可政府一直没给明确答复。
其实,国际关系里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处,也没有不计代价的合作。
中国援建北斗观测站,开放定位服务,是想通过技术分享实现共赢。
澳大利亚原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让农业、矿业、应急救援再上一个台阶,可他们却因为政治因素,放弃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主动求合作到单方面终止,从享受厘米级精度的便利到忍受 10 米级的混乱,澳大利亚的经历给很多国家提了个醒,那就是把政治操弄凌驾于民生发展之上,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毕竟,老百姓要的是实惠的生活,企业要的是稳定的发展,这些都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