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福建舰的飞行甲板上,三款截然不同的舰载机——歼-15T、歼-35和空警-600,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密集排列,准备进行电磁弹射测试时,这注定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要知道,这不仅仅是几架飞机,这是一个国家海军航空兵力量的未来图景,可是在另一边,印度的“维沙尔”号航母,至今连一块钢板都未曾切割,依旧还是在图纸上。
那么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驱动?印度又为何会口出狂言呢?
一张美国画的大饼
印度媒体《共和世界》在中国官宣福建舰测试成功的两天后,就迫不及待地抛出了自己的叙事:我们不是不行,是美国人“背信弃义”,这番话精准地概括了“维沙尔”号从梦想到停滞的全过程。
这个梦起点高得惊人,“维沙尔”号的设计蓝图,承载着印度成为全球海军强国的野心,它计划跳过成熟的蒸汽弹射,直接一步到位,装备最尖端的电磁弹射系统。
六万五千吨的排水量,甚至一度考虑采用核动力,目标直指“亚洲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的桂冠,希望在中国之前掌握这项关键技术,可是印度的整个宏伟计划,都建立在一个外部支点上,那就是美国的承诺。
早在约十年前,美印就开始讨论电磁弹射的合作,到了2017年前后,随着两国关系升温,奥巴马政府在“防务技术与贸易倡议”框架下,口头许诺向印度提供通用原子公司的交流电磁弹射系统。
这个承诺成了印度规划“维沙尔”号的定心丸,也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支撑,印度甚至一度有望成为该系统的首个海外客户。
但这种依赖并非偶然,它深深植根于印度军工的骨髓里,几十年来,印度国防体系早已习惯了扮演“集成商”的角色,而非“创造者”。
这就是典型的“来料组装”模式,无论是“阿琼”坦克还是“光辉”战机,核心技术都仰人鼻息,具体到航母上,舰体设计找意大利,燃气轮机靠美国,雷达系统购自以色列,舰载机则来自俄罗斯。
这种模式最要命的缺点就是,直接让印度没了最关键的自主整合能力,就算美国真把电磁弹射系统整个打包送过来,印度要想用起来,还是得面对一道道跨不过去的系统性难题。
那么真到那时,如何将其与自己尚不成熟的核反应堆匹配,如何解决巨大的瞬时供电难题等等,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是买来的技术能直接回答的。
捷径走成了死胡同
当外部的技术供应这条捷径走不通时,依赖就迅速转化为内部的困境和无尽的内耗,美国那张画了近十年的大饼,最终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这几年美国那边一直光说不练,嘴上说得好听,实际的技术转让一点进展都没有,他们找的借口还特别多:一会说这东西造价太高,开口就要十亿美元,一会又拿出口要管制、得国会批、技术太敏感这些理由当挡箭牌。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拿来当“榜样”的自家“福特”号航母,其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本身也是个麻烦制造机,自2017年服役以来,这套系统故障频发,可靠性严重不达标,迟迟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
可是要知道,一个连自己都还没玩明白的技术,又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地卖给别人,美国的推诿,最终让印度的航母梦彻底停摆。
项目的搁浅,立刻在印度内部引发了剧烈的路线纷争,保守派认为,既然高技术路线走不通,不如退而求其次,赶紧再造一艘“维克兰特”号的改良版,用成熟的滑跃起飞方式快速形成战斗力。
但反对者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滑跃航母“下水即落后”,在未来的大国对抗中根本没有胜算,这种争论让本已停滞的项目更加前途未卜。
印度退役海军中将吉利什・乌斯拉反思道,印度将希望外包,结果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十年光阴,如今,外界对“维沙尔”号问世时间的预估,已经悲观地推迟到了2040年以后,甚至可能更晚。
但时间的惩罚是残酷的,当印度还在为“要不要自己熬”而争论不休时,与中国的技术代差已经拉开到了一个令人绝望的距离。
自主创新才是真本事
与印度截然相反,中国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最艰难,但也是最稳固的那条路,系统性的自主创新,福建舰的横空出世,就是对这条道路最响亮的诠释。
福建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破除了一个技术迷思,过去,全球普遍认为,电磁弹射这种耗电巨兽,必须与核动力航母捆绑,但中国科学家不信这个邪。
凭借马伟明院士团队独创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福建舰成功地在常规动力平台上,解决了为电磁弹射稳定、高效供电的世界性难题,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的可靠性已经得到验证,甚至优于问题不断的“福特”号。
这绝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突破,福建舰的成功,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且可控的作战生态,当它在海试中成功起降歼-15T重型战斗机、歼-35隐身战斗机和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时,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体系。
这意味着航母作战的“拳头”、“眼睛”和“大脑”同步到位,形成了一个完全由中国自己说了算的作战闭环。
要知道,自主研发带来的是惊人的效率,从2022年6月下水,到完成关键的弹射测试,福建舰只用了两年零三个月,历经九次海试,稳扎稳打。
它的电磁弹射系统,能让战斗机“满油满弹”地升空,作战半径和出动效率远非滑跃起飞可比,更关键的是,它解决了滑跃航母无法起降大型固定翼预警机的核心短板。
要知道,固定翼预警机的滞空时间是直升机预警机的三倍,其带来的战场感知半径差距,足足有400公里,这在现代海战中,那可是生与死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