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通知中國,美方可以取消對華新關稅,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

美財長通知中國,美方可以取消對華新關稅,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

美财长喊话中国,美方可以取消对中国的新关税,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中国必须取消稀土出口限制。那么,美国真的有资格谈条件吗?贝森特所谓的“前提条件”,又暴露出美国什么心理?

过去一周,中美贸易战的剧情再次翻转。就在特朗普高调宣布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引发全球市场暴跌后,当地时间10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便出面“灭火”,称“对华加税不一定要发生”,并强调中美关系“正在大幅缓和”。一场声势浩大的经济对决,突然变成了“语气温和”的对话前奏。

要理解美方态度为何急转直下,就要看清一件事,中国这次反制动的,不只是贸易的奶酪,而是美国产业的命脉。就在特朗普宣布加征新关税前,中国直接推出了新的稀土新规,扩大了出口管制范围,并新增五种稀土元素进入审批清单。要知道,稀土是导弹、雷达、五代机都离不开的关键材料。换句话说,中国动的是美国军工、科技乃至整个战略供应链的根。

也正是在这个节点上,贝森特公开称中美关系“大幅缓和”,并表示可以取消新关税。但话锋一转,他又加了一句:中国必须取消稀土出口限制。也就是说,美国愿意松口,但前提是中国要让步。这显然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谈判策略。

贝森特的表态,其实暴露出了华盛顿内部的焦虑。中国稀土管制一出,美国的军工和高科技企业几乎同时“中枪”。从导弹到新能源设备,几乎所有核心部件都离不开稀土,而中国正好掌握着全球近八成的供应链。这次强化出口管控,不仅扩大了限制范围,还增加了五种新稀土元素的出口审查,对美方来说,这一招可谓打在七寸上。

正因如此,美国内部反应强烈。白宫面临来自军工集团、制造业巨头、甚至金融市场的多重压力。就在贝森特放话前几天,特朗普刚宣布加征100%关税,结果美股应声暴跌,标准普尔500指数创下半年最大跌幅。资本市场的用脚投票,让白宫不得不重新评估这场关税豪赌的后果。贝森特口中的“关税不一定要发生”,其实就是一场被迫的政治止损。

然而,中国的立场始终清晰,反制措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正当回应,而非贸易战的工具。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国出口管制“对符合规定的申请,将一如既往地予以许可”,并已通过双边机制向美方通报新规。这种“有底线、有弹性”的策略,既保持了战略定力,又为谈判留出了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其中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2%,表明中国已通过市场多元化降低了对美国的依赖。

眼下,尽管美国暂时态度软化,但中美博弈远未结束。美国正加速推动《稀土安全法案》,计划在2026年前建立本土稀土提炼产能,并拉拢澳大利亚、加拿大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联盟。对此,中国需从三方面强化应对,一是加快稀土产业技术升级,巩固提炼与加工环节的全球优势。二是推动供应链区域化布局,深化与东盟、欧盟的产业合作。三是完善出口管制法律体系,将战略资源保护纳入国家安全战略。

总的来说,中美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全球化退潮背景下大国对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美国试图用关税与出口管制维持技术霸权,中国则通过稀土与市场反制捍卫发展权。当贝森特抛出“取消关税需中国让步稀土”的条件时,他或许低估了中国决策的理性——中国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但也不会关闭对话大门。正如中方所言:“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关系的未来,取决于美国能否学会在相互尊重中寻找共存之道。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