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世界霸主国家,自在美苏冷战中胜利之后,就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奉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美国的各大小官员也倚仗自己国家的权势,在世界各地危言耸听,盲目夸大美国的实力,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威胁。
2008年,美国的一位军事专家就曾这样预言:如果中美开战,美军能在15分钟内打击中国的任何目标。
这样的预言让世界震惊,但也为美国埋下了隐患,尤其是在中美实力不相上下的今天,这位军事专家的话,其实已经让美国沦为了全球笑柄。
美国专家的自信发言
纵观当前的中美局势,自今年5月中美经贸联合声明发布之后,中美之间的双边关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已经有了平等和美国对话的实力,甚至能够在重压之下让美国转变自己原本的强硬态度,转而和中国和谈。
这在几年之前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尤其是在特朗普第一次上任的时候,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之后,中国几乎没有立即还手的力量,导致中美关系一度陷入冰点。
如今的中国通过自己的强大实力扭转了中美对话关系,但在2008年的时候,美国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甚至一位美国专家扬言能在15分钟内打击中国境内任何目标。
这位所谓的美国专家就是约瑟夫·格利高里·迈哈内,出生在军人家庭的他从小就接受着军事教育,长大后更是考入了美国顶尖的军官学校。
到了90年代中期,迈哈内曾被派驻到韩国关注朝鲜半岛的动态,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注意到了中国。
迈哈内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言论,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他的确看不起中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经过长期的观察,他认为中国的增长速度之快让人震惊,美国必须早做打算,否则将有可能会被中国超越。
迈哈内在抛出这一观点之后,迅速在国内外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他是在盲目抬高美国的身价,也有人认为凭借当时美国的军事实力,想要碾压中国并不是一件难事。
而迈哈内之所以如此信誓旦旦,主要还是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作战计划。
迈哈内称,美国在中国周边拥有许多的军事基地和舰队,只要美国政府一声令下,这些军事基地和舰队就会全部出动,比如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美军基地,太平洋上的航母群等。只要这些基地和设备出手,中国将毫无还手之力。
迈哈内还特别表示,美国能够打击到的数量可能超过5万个,其中还包括一些港口,工厂等关键地区。
迈哈内说的胸有成竹,但实际上却经不起推敲。他发布这一言论的时间节点是2008年,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哪怕美国真的出击,中国也一定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反击。
更何况,虽然迈哈内看不起中国,但对于当时的美国政府而言,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绝对不可以轻易进行武力打击。
而到了2025年,迈哈内的话则更像是一种无稽之谈,虽然特朗普再次上任之后有意退出北约,将更多的兵力部署在亚洲,以此对俄罗斯和中国形成钳制,但实际上,中美之间的军事实力已经出现了差距,并且中国手中握有对美国的致命威胁。
迈哈内发言纯属无稽之谈
自今年5月印巴交火结束之后,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军事实力又有了进一步清晰的认知。
在手握“万国造”武器装备的情况下,印度的战机还是败在了中国战机和导弹之下,而这还不是中国军事的全部实力。
巴基斯坦空军驾驶的战斗机是中国歼-10C系列,这一战斗机已经亮相并且服役多年,并不是中国的最新款战斗机。
2024年底,中国发布了两款第六代战斗机的模型,并且现在已经批量投产。相比之下,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还没有影子,即便特朗普多次强调美国已经研发出了六代战机,但显然,没有任何资料能够佐证他话语的可信度。
在中美军事实力出现拉开差距的情况下,中国手中还握有稀土这张王牌。在中美今年的关税战当中,中国选择将稀土出口进行了管制,直接让美国的军工业濒临瘫痪。
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如果没有稀土,各国的军事设备就难以继续生产,在维护军事大国现状都成问题的情况下,想要进一步更新发展,超越中国,在15分钟之内打击中国的任何目标,更像是一次天方夜谭。
中美之间的合作机会广阔,矛盾和争议也颇多。如果中美两国能够携手共同发展,对于两国本身甚至是全球国家来说都是有利的。
但可惜的是,即便中国多次释放出了善意,美国却仍旧刚愎自用,固执的认为中国的存在一定会对美国产生威胁,甚至要抢夺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与其说美国对中国“关注”,倒不如说美国对高速发展的中国,感到“害怕”。
结合当前的中美军事实力,迈哈内在十余年前的发言更加无脑可笑。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会盲目的破坏国际和平,不会盲目和美国发起斗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会反击。
目前,美国虽然在多个国际性事件当中针对中国,但始终不敢对中国发起实质性的袭击,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中美两国之间未来究竟是合作还是对抗,选择方完全在美国。中国始终奉行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欢迎美国与中国商讨合作,但如果美国方面多的是迈哈内之流,那么中国也一定不会手软,会让美国见识到什么是现代化军事大国的实力。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2015-03-18:美媒称中美若开战 中国将先发制人发动网络攻击
环球网:2023-01-29:好战基因不断作祟,臆想“与中国开战”,美又出新版本!
如果一个国家“照抄”中国改革开放的作业,那这个国家会崛起吗? 这其实还真不一定——因为中国南边的越南,就是“抄作业”失败的经典例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越南“抄中国”作业的计划最终破产?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不是真的不可复制? 中越渊源 中越两国的关系有多深? 这恐怕最远要从秦始皇时期开始说起: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设立象郡,从那时候开始,中原王朝就跟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真正的故事,还要从汉武帝说起!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一口气灭了南越国,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这一设就是一千多年,整个越南中北部都成了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郡县。 有越南人称中国统治越南的这段历史是“殖民”? 可当时的中原王朝可不这么想,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家后院,修路架桥、兴修水利、推广农耕技术,连汉字都一并传了过去! 这一千年,越南史书上叫作“北属时期”,北属时期的越南人从那时起,就开始“抄中国的作业”,学会了种稻子、读汉书,甚至是考科举! 可以说,没有这一千年的“北属时期”,就没有后来的越南文明。 越南后来的传统建筑、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哪一样不是从中国学来的? 就连越南的历代皇帝,都要用汉字给自己起个像样的年号!…
中国和日本未来十年时间里,爆发战争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这个概率的具体数字,我们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高市早苗的上台,中日爆发战端的概率大大提高! 为什么高市早苗的上台,是中日未来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高市早苗的上台,究竟预示着日本怎样的地缘野心? 右翼崛起 高市早苗的当选绝非偶然,她是日本右翼势力精心栽培的政治果实。 还记得安倍晋三吗?那个死不悔改的战争罪犯后代,一辈子想要为军国主义翻案!高市早苗就是他最得意的门徒,是安倍政治遗产的忠实继承者! 看看她的履历就知道了——长期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鼓吹修改和平宪法,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正式军队”。 这哪里是什么政治家,分明就是穿着西装的军国主义复辟者! 她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表态,甚至多次暗示“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这样的言论出自一国首相之口,难道不是对整个亚洲和平的赤裸裸挑衅吗? 更可怕的是,高市早苗的上台还意味着日本整个政治生态正在右倾化。 自从安倍晋三开启了这个潘多拉魔盒之后,日本的政治天平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中间立场。 一个接一个的右翼政客粉墨登场,他们打着“正常国家”的旗号,干着复活军国主义的勾当! 你以为这只是政客的个人野心吗? 错了!这背后是整个日本社会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不满和挑战。从教科书篡改历史,到政客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从修改和平宪法,到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日本正在一步步撕毁战后的国际承诺!…
在几天后的11月6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总统们将飞往华盛顿,参加一个名为C5+1的峰会,简单说就是美国和中亚五国坐在一起谈事情。 但这次会议可不是普通的友好交流,而是带着火药味的。美方直接甩出“最后通牒”,要求这些中亚国家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列,否则就等着关税大棒砸下来。 美方的三大目标 美国这次可不是来中亚做客聊天的,而是带着明确的计划来的。根据披露的信息,美方在峰会上设定了三个主要目标,简单概括就是:让中亚国家帮忙制裁俄罗斯、吸引他们投资美国产业,以及确保美国公司能优先开发中亚的矿产资源。 这些目标听起来挺直白,但背后藏着不少算计。 要知道,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经济联系紧密,比如贸易往来频繁,边境上经常有货物流动。美方希望通过施压,让这些国家在检查进出口货物时多留个心眼,阻止可能帮助俄罗斯绕过制裁的物资。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让中亚当“帮手”,在乌克兰问题上给俄罗斯添堵。举个例子,哈萨克斯坦最近就在俄哈边境加强了对卡车的检查,这明显是配合美方行动的表现。 不过,这种要求对中亚国家来说挺为难的,他们既不想得罪美国,又怕惹恼邻居俄罗斯,毕竟两边都有利益牵扯。 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已经表态,说要分别投资80亿和40亿美元购买波音飞机和机车设备。听起来数额挺大,但仔细一想,这些国家自己资金并不宽裕,而且这些设备是不是真的急需,还是个问号。美方这么做,是想拉动本国经济,也是想通过投资绑定中亚,扩大影响力。 但问题在于,这种“承诺”可能更像是一纸空文,如果实际需求跟不上,投资就可能变成负担。 第三个目标是确保美国企业能优先开发中亚的关键矿产,比如钨、锑、锂、稀土和铀等。这些资源在现代科技和国防中至关重要,美国显然不想让其他国家,尤其是竞争对手,抢了先机。 美方希望通过协议锁定这些资源的开发权,为未来的战略储备铺路。这招挺聪明,既解决了资源需求,又能在中亚站稳脚跟。 美方这三大目标环环相扣,核心就是利用经济和政治手段,在中亚地区插一脚。不过,这些计划听起来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面对中亚国家的现实考量。 美方的软硬兼施手段 为了说服中亚国家配合,美方可不是光靠嘴皮子,而是准备了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拳。所谓“胡萝卜”,就是各种诱人的承诺,试图用利益拉拢这些国家;而“大棒”呢,则是威胁性的制裁措施,不听话就让你吃点苦头。…
都说天高地远,事不关己?可如今,大国较量早飞到了天上去! 导弹没响、火箭没炸,两国却在万米高空上动起了“真格”。 美国盯着中国卫星偷偷拍,拍完还发图炫耀;中国冷不丁反手就是一拍,还连拍四小时。 你以为这只是技术秀?错!这是赤裸裸的试探,是针尖对麦芒的硬碰硬! 到底谁先挑事?谁更能打?这场“太空互拍”背后藏着什么玄机?今儿咱就一锤锤地说明白! 美国玩偷拍?“天眼”盯上中国卫星,秀肌肉还装无辜 说起这事儿,还得从2025年6月3日那天下午说起。 美国的麦克萨科技公司(Maxar Technologies),一家专门干卫星遥感的企业,突然在网上炸了锅。 炸啥?发照片!还不是地球的,是咱中国在轨的“实践二十六号”卫星。 这颗卫星,2014年12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用的是长征四号乙火箭。任务呢?国土普查、农业估产、防灾减灾。民用的,光明正大。可美国这家伙偏偏不信邪,扭头就用自己的卫星,对准了天上咱的卫星——来了一出“太空偷拍”。 拍的是谁?他们的“世景军团2号”(WorldView Legion 2)拍的。 拍多近?29.2公里!…
前言 “中国已经开始老了,而印度还很年轻,我对印度有自信,早晚会追上中国的,甚至赶超也不是梦。” 不得不说,新加坡最近真“忙”,前有新加坡的总统尚达曼对中国放话,声称中国若是想要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就必须要放弃自给自足。 10月28日,新加坡前任总理在英国参加活动时,再次对中国放话,声称印度终将会超越中国,那么,新加坡前总理这一席话,到底几个意思? 自言自语 最近,新加坡的两位顶级人物,前后脚地向亚洲两大巨头隔空喊话,一番操作下来,让人觉得信息量巨大。 前总理、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给印度送上了一顶高帽,预言它凭借年轻活力,早晚能赶上甚至超越“正在变老”的中国,不仅如此,紧接着,现任总统尚达曼则向中国发出了诚恳的“劝告”,希望中国能放下“自给自足”的想法,重新拥抱与西方的“相互依存”。 这些话,听起来是高屋建瓴的国际战略分析,但如果你把它们放在新加坡这个城邦小国的处境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完全是另一番滋味,这哪里是什么单纯的预测,分明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新加坡在巨人林立的世界棋盘中,那种深入骨髓的生存焦虑。 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来说,在国际上被忘记,就约等于被判了死刑,所以,它必须不停地说话,而且得找对地方,用对方式,才能确保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这是一种“言说即存在”的生存法则。 其实他们选择的舞台,那都是精挑细选的。 李显龙那番“印度终将超越中国”的论断,不是在某个随意场合讲的,他选择的平台是英国顶级的智库查塔姆研究所,而尚达曼劝说中国的那番话,则是在全球金融中枢,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说的,这两个地方,都是全球目光的聚焦点,在那发声,确保了最大的传播效力。 这些讲话,与其说是给中印两国领导人听的“悄悄话”,不如说是新加坡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战略肌肉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输出观点、提供分析框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不可或式的角色,一个既懂东方又懂西方、能洞察大国博弈的中间人和思想家,这种能力,就是新加坡的“智识资本”。 这种“以言立身”的传统,可以说是从国父李光耀那里一脉相承的,把脑子里的智慧,巧妙地转化成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本身就是一门炉火纯青的国家级艺术,通过扮演“智者”和“顾问”,新加坡才能在全球事务的牌桌上,给自己争得一个宝贵的席位。 新加坡的经济能有今天的成就,几乎可以说是建立在全球化这块基石上的。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水道,就是它搏动的经济命脉。所以,任何可能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它最敏感的神经。…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就直接对华“掀桌子”,以各种理由对华加税,但中国并没有自乱阵脚反而精准反制“打痛美国”。 特朗普 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英国专家看得明白:中国手里有四张“王牌”,其中一张最为致命,其他三张也让美国束手无策,那么,中国的“王牌”究竟有哪些? 中国经济、制造是是王牌之一 打贸易战,归根结底还是拼谁扛得住,美国想靠加税逼中国让步,可问题是,中国的家底真没那么容易被撼动。 官方数据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涨了5.1%。 这说明啥?说明14亿人口撑起的内需市场,完全可以让中国自己“消化”掉一部分外部冲击,换句话说,美国不买了,中国自己也能过得去。 再看中国的制造能力,从原材料到成品,从螺丝钉到火箭壳,中国的产业链是全球最全的。 美国断一环,中国自己就能补上不求人,而且中国的劳动力不光是多,素质也高,工程师多,高技能人才多,产业升级的路上,一个都不少。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是靠印钞票撑经济的,而是靠实打实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顶着,这种结构抗风险能力强,不是靠一两个关税就能击垮的。 所以特朗普这一轮关税大棒打下来,中国非但没怎么“受伤”,反倒是美国自己先扛不住,消费者叫苦连天,企业成本飙升,一堆公司开始搬厂、裁员。 美国民众反对关税 更让美国头痛的是,中国不但能自力更生还能“痛击美国”。 自特朗普宣布对华加税后,中国就宣布对所有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税率直接干到84%,中方不是乱打而是精准反制,农业、能源、稀土,这些都是特朗普选票的“命根子”。 比如大豆,中国2025年9月进口量清零,这一下子美国中西部农民“炸了锅”,选举年本来就焦头烂额的特朗普团队直接多了一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