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敢对中国开战吗?说出来可能不信,印度不光是敢,而且还非常想,因为印度人普遍认为打得过中国。
这种迷之自信不是凭空来的,根子就在六十多年前那场仗留下的执念。
1962年那会儿,印度凭着英国留下的所谓“麦克马洪线”,一门心思往争议区塞哨所、修公路,觉得能偷偷把地图改了。
中国边防部队忍了又忍,直到当年10月20日才出手自卫反击。
结果短短一个月,东线部队越过非法界线打到藏南平原边缘,西线直接清掉了阿克赛钦所有印军据点,总共毙俘印军8700多人。
等到11月21日中国单方面停火撤军,还把俘虏和装备都还了回去,印度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输得有多惨。
这仗成了印度的“国耻”,课本里写得明明白白,电影翻来覆去拍溃败镜头,反而把这种屈辱感熬成了一种畸形的斗志。
现在印度年轻人更别提了,刷社交媒体全是阵风战机上天、T-90坦克在高原转圈的短片,看得热血沸腾,真以为这些装备一亮就能抹平差距。
2024年有民调显示,印度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超过六成,好多人直接把中国当成头号外部挑战。
社交平台上更热闹,有人扒出地图说北京离德里没多远,叫嚣着“一鼓作气就能冲过去”,完全忘了当年是怎么被按打的。
连印度前国防参谋长拉瓦特都曾放话,说1962年的教训不会再有,现在中国打不过印度。
可现实早就给过他们教训了,2020年加勒万河谷那回,印度部队越线拆桥挑事,结果双方扭打下来,印度确认20人阵亡,包括一个上校,中国只牺牲了4名官兵。
更丢人的是,有17名印军伤员居然在零下低温里活活冻死,因为后勤根本跟不上,连件像样的防寒服都没送到前线。
那会儿中国这边早就用无人机送热食上前线了,高原炊事车在零下46度都能做出热饭菜,两边后勤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冲突后印度赶紧往边境增兵,搞山地机动演练,可军备的老问题藏都藏不住。
现在印军59%的装备来自俄罗斯,剩下的从法国、美国零散采购,简直是“万国牌”大杂烩。
修坦克的时候得翻俄语、英语、法语好几本手册,有时候连螺丝型号都对不上。
就说买法国阵风吧,36架花了87亿美元,平均每架2.4亿,结果发现埃及买的同款还便宜三分之一,关键是这钱花了还没效果,今年印巴空战里阵风照样被打下来。
印度空军参谋长自己都承认,比起中国,印度在军事技术上“落后”,国防生产更是“远远落后”,连自家“光辉”战机的交付都能拖好几年。
印度总吹高原是天然屏障,说坦克能在上面“漂移”,可数据不会骗人,七成装备是多国拼凑的,边境基础设施更是烂到家。
中国的高原铁路都通到前线了,物资能直接送上去,印度还得靠空投,冬天大雪一封山,补给线直接断了,只能提前囤货赌运气。
去年有报道说,印军在拉达克部署了近3个师,可到了冬天连防寒帐篷都凑不齐,美制运输机在低温下根本没法满载起飞,俄制的更是歇菜。
反观中国这边,极地全地形车能在35度陡坡上拖1.5吨物资,六轴无人机顶着狂风送补给,连能飞8000米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都用上了,后勤保障差着代差呢。
更关键的是,印度根本没搞懂现代战争怎么打,中国早就建成了信息化作战体系,火炮能打三炮就机动转移,靠卫星和无人机精准定位目标,炮组收到指令就能自动校对开火,打完就跑。
印度还抱着“人多就赢”的老观念,陆军号称120万人,可中国光活跃军人就有203万,装备还全是自研标准化的,99A坦克、歼-20隐形机随便拉出来都比印度的强一截。
有印度专家普拉温・索尼算过账,真打起来印度撑不过十天,中国72小时就能摧毁印度防线,这话还是前军官基于事实的评估,不是瞎吹。
莫迪其实心里门儿清,所以才一边试射“烈火-5”导弹喊着“覆盖中国全境”,一边又赶紧跟中国谈边界共识,转头还得给美国递“投名状”豁免棉花关税,活脱脱一副左右为难的样子。
他知道真开战不是丢面子的事,是整个国防体系都得崩。
印度现在的军费才700亿美元,连中国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想跟中国拼装备纯属做梦。
说到底,印度不是敢不敢打的问题,是根本打不起。
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再高,也填不了装备的坑、补不上后勤的漏洞。
真要撕破脸,恐怕不是“雪耻”,而是再添新耻。
大家觉得,要是印度真不管不顾开了第一枪,结局会比1962年更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