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空又出大事!飛行員造假上崗,徒手推飛機、機場下雨就塌

印度航空又出大事!飛行員造假上崗,徒手推飛機、機場下雨就塌

1

2025年6月12日,印度航空一架编号为AI171的波音787-8客机在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起飞阶段发生致命事故,整架飞机失控坠落在附近BJ医学院国营宿舍的用餐区。那一声震彻云霄的爆炸巨响,至今仍让目击者心有余悸。更令人痛心的是,撞击点正是学生集中就餐的区域,导致多名年轻学子当场遇难。

2

此次空难共造成约300人丧生,场面惨烈至极,堪称近年来全球最严重的民航灾难之一。然而,在这场毁灭性的撞击中,竟有一名乘客奇迹般幸存下来,成为废墟中的唯一生命火种。尽管如此,我们仍需向所有遇难者致以深切哀悼——数百条无辜生命就此消逝,这无疑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人间悲剧。事件曝光后,国际社会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印度航空体系,无数质疑声接踵而至:一个拥有百年民航历史的国家,为何频频上演如此惨剧?

3

提起印度航空安全记录,外界早已不陌生其“高风险”的标签。这个南亚大国的军用航空器坠毁频率令人咋舌,平均每年就有十余架军机失事。从老旧的米格-21战斗机到美制C-130“大力神”运输机,几乎每一类机型都未能幸免于坠落的命运。

4

而民用航空领域的状况更是触目惊心,重大空难仿佛成了周期性发生的常态。回顾历史,仅每隔三到五年便有一次震惊世界的惨案。早在1985年6月23日,印度航空182号航班(波音747-237B)因恐怖分子安放炸弹,在大西洋上空解体,机上全部329名乘客与机组人员无一生还。

5

1990年2月14日,印度航空6505号班机(A320)在班加罗尔降落时坠毁,146人中有92人遇难;次年8月16日,另一架波音737-2A8在帕坦马乌利机场附近坠毁,造成69人死亡;到了1993年4月26日,同型号飞机再度于布尔尼亚起飞后不久坠落,118人中有约60人罹难。

6

1996年11月12日发生的空中相撞事件更是骇人听闻:沙特阿拉伯航空的一架波音747-168B与哈萨克斯坦航空的伊尔-76运输机在新德里附近的哈里亚纳邦上空迎头相撞,两机共载349人全部遇难,成为印度领空史上最致命的空中碰撞事故。2000年7月17日,印度联盟航空的波音737-2A8在帕奈普坠毁,约60人丧命。

7

进入21世纪后,悲剧依旧未止步。2010年5月22日,印度航空Express812航班的波音737-800在芒格罗尔机场冲出跑道并翻滚起火,造成158人遇难;2020年8月7日,印度航空Express1344航班在科志科德降落时偏离跑道,滑下陡坡解体,21人不幸身亡。如今加上2025年的AI171空难,印度民航史上的血色篇章又添一笔浓重悲痛。

8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印度航空公司共报告19起飞行事故和99起严重安全隐患事件,包括频繁出现的跑道偏离、硬着陆、导航失误等问题,整体事故率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惊人的数据?有人归咎于飞行员素质低下,有人指责飞机维护不到位,也有人怀疑是塔台指挥疏漏,甚至不排除极端分子作祟的可能性。

9

但深入剖析印度民航系统便会发现,其结构性弊病之深,丝毫不亚于空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印度民航起步并不晚,最早可追溯至1932年由工业巨头贾姆谢特吉・塔塔创立的塔塔航空公司,隶属于著名的塔塔集团。

10

1948年3月8日,印度航空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初期主营国内航线;同年6月8日开通首条国际航线,由孟买飞往伦敦。按时间线推算,印度从事民航运营已近百年,理应发展成一套成熟、高效、技术领先的行业体系。若换作其他国家,百年积淀足以打造出世界级航空强国。

11

可印度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令美国震惊、德国胆寒、日本错愕、英国无奈、各国航司纷纷避让的“魔幻现实主义”路径。它不仅没有建立起现代航空管理体系,反而构建出一个漏洞百出、危机四伏的“飞行雷区”。

12

众所周知,印度空军以摔机频发著称,但鲜为人知的是,印度民航的表现同样不堪入目。驾驶客机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而印度空军飞行员培养机制本身就存在严重缺陷:管理松散、训练粗糙、缺乏高级教练机支持,许多学员刚完成初级飞行训练就被直接送入喷气式战机驾驶舱。

13

相比之下,印度民航的操作更为荒诞。截至2024年,全国各航司共拥有超过800架飞机,雇佣飞行员总数达11,775人。然而全国仅有37所经认证的飞行学校,每年仅能颁发约1,650张商业飞行员执照,真正完成全流程培训并具备实操能力者,仅700至800人左右。

14

面对巨大的人力缺口,资本方选择走捷径,延续英殖民时期“能省则省”的思维模式,大量启用未经充分训练的人员上岗。最离谱的一次发生在2004年4月3日,《新印度时报》披露,印度航空计划通过英迪拉・甘地国家飞行学院培训一批平均年龄高达50岁的中年人成为飞行员。

15

这些人先接受一年半基础培训,合格后再进行两年进阶课程,便可执掌空客系列大型客机。消息一经传出,舆论哗然,媒体齐声谴责此举等同于拿乘客生命开玩笑——让一群从未接触过飞行的中老年人仅用三年时间就操控数百吨重的现代化客机,简直是天方夜谭。

16

时任印度航空总裁苏尼尔・埃罗拉辩称,这批学员原为印航淘汰的“A-300空中客车”机械师,公司此举旨在帮助老员工再就业。但很快被媒体揭穿真相:实际上是航空公司为规避成本,利用老员工退休金抵扣培训费用;若招募年轻新人,则需全额承担高昂培训支出。

17

这还不是最荒唐的。2011年3月,印度警方逮捕靛蓝航空女飞行员考尔・古拉蒂,罪名是伪造飞行资格文件。自此之后,越来越多飞行员在训练记录和考试成绩中造假的行为浮出水面。当地调查指出,此类行为在行业内早已形成潜规则。

18

起初,印度航空宣称要全面清查并开除所有涉假人员,结果仅处理了18人便戛然而止。原因令人震惊:当监管部门开始核查14,000余名飞行员的履历后发现,若继续深挖,整个印度民航系统或将陷入瘫痪——因为几乎每三个飞行员中就有一个资质存疑。

19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2024年一名男子竟使用手机APP伪造新加坡航空飞行员证件,并身穿制服在机场自由穿行,最终被安保识破抓获。这种低级骗局竟能得逞,足见监管形同虚设。

20

2015年,青年阿努潘・维尔玛挺身而出,揭露印度飞行员培训黑幕。他声称自己就读于印多尔市亚什航空学校,缴纳高达280万卢比(约合4.4万美元)学费,却几乎未接受实质性飞行训练。

21

该校为节省燃油与飞机损耗成本,极少安排真实飞行课时,反而在证书上虚报飞行时间。维尔玛在法庭作证时表示,入学第一天仅体验飞行35分钟,下机后却获得了累计360小时飞行经历的证明,实际飞行时间不足3小时。

22

他曾与其他学员提出异议,但校方置之不理。他坦言:“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我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确降落。一旦失事,不仅会葬送乘客性命,还可能砸进村庄,造成更大伤亡。”即便如此,他的举报并未引发任何实质性整改。

23

钦奈航空安全顾问莫汉・兰加纳坦指出,伪造飞行记录的现象极为普遍,部分飞机甚至在未安装引擎的情况下,被登记为已完成数百小时飞行任务。时任印度民航总局局长M・萨西亚瓦西虽承诺将重新审查飞行学校资质,但政策执行困难重重——一旦飞行员取得官方执照,航空公司便不得随意解雇,还需自费为其补训。

24

据多家媒体统计,目前印度至少三分之一的现役飞行员属于“速成上岗”,缺乏扎实训练背景。印度航空员工会主席维克拉姆・辛格也承认,出于降本压力,航司常安排经验不足的新飞行员执飞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航班。

25

在这种背景下,不出事才是奇迹。2017年,某航司一架空客A320从新德里飞往孟买途中,在2000英尺高度遭遇鸟击,机组因极度紧张误将正常工作的发动机关闭,险些酿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26

同年7月2日,AI880航班从巴多哥拉飞往新德里,乘客登机前已反映空调系统故障,工作人员敷衍回应称“起飞后会自动修复”。然而飞行全程空调始终失效,密闭机舱内温度飙升,一名哮喘患者呼吸困难,几近窒息。他试图求助,却发现氧气面罩无法供氧,备用氧气瓶亦为空瓶。事后印度航空虽表示将展开调查,最终却不了了之。

27

就在2025年AI171空难发生前,一位乘客曾搭乘该飞机执行的前序航班(德里至艾哈迈达巴德),航班严重延误。他在飞行过程中发现空调、娱乐系统、照明及乘务呼叫装置全部失灵,愤而录制视频控诉:“这样的飞机居然还能执飞?印度航空简直是全球最差的航空公司!”

28

更讽刺的是,事故发生后,某印度电视台竟以欢快节奏的背景音乐播报这一惨剧,将一场国殇渲染得如同喜剧片段,引发公众强烈不满。除了人为因素,机场基础设施与维护水平同样堪忧。此次事发地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其跑道宽度仅为国际标准的一半,此前已有鸟类撞击导致飞机应急起火的先例,多位航空安全专家早已发出警告。

29

印度媒体披露,全国雷达覆盖极为有限,仅少数大型机场配备先进的低能见度着陆引导系统。过去十年能否避免重大空难,很大程度取决于天气与运气。2025年1月,网络流传一段视频显示,十余名机场地勤人员正徒手推动一架停靠廊桥的客机,因缺乏牵引车设备。

30

这不是电影桥段,而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某机场的真实场景。事实上,全国多地机场普遍存在牵引车、摆渡车短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停滞不前,多数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水平,日常运作全靠临时拼凑维持。

31

尽管政府并非毫无作为,莫迪执政以来大力推动“机场振兴计划”,但工程质量令人担忧。2024年6月28日,新德里机场1号航站楼在完成翻修后不久突遭暴雨,屋顶大面积坍塌,造成8人受伤、1人死亡。讽刺的是,莫迪本人曾亲临现场出席翻修竣工仪式。

32

类似情况在全国多地重现:中央邦贾巴尔普尔机场、北方邦勒克瑙机场、古吉拉特邦拉杰古德机场均在同期因降雨发生结构性损坏。其中勒克瑙机场同样是莫迪出席落成典礼的重点项目,如今却沦为笑柄。

33

飞行员素质堪忧、机场设施落后,还有一个“神助攻”——波音公司。本次失事的波音787被冠以“梦想客机”之名,寄托着全球航空业对未来的期待。但出事前,机组曾发出紧急求救信号,称飞机失去推力、无法爬升。监控画面清晰显示,飞机刚离地即出现明显下坠趋势,发动机动力严重不足。

34

此前,波音质量监督员约翰・巴尼特作为内部“吹哨人”,公开揭露787机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大量不合格零部件被装配上线,应急氧气系统故障率高达25%,意味着每四套中就有一套可能失效;紧急滑梯更有1%概率无法展开。

35

更可怕的是,部分员工竟从废料箱中捡回不符合标准的零件重新安装。巴尼特曾留下遗言:“如果我意外死亡,请不要相信‘自杀’的说法。”不久后,他被发现死于车内,警方判定为自杀,真相至今扑朔迷离。

36

《华尔街日报》2025年报道进一步揭示,AI171航班黑匣子数据显示,机长在起飞90秒后主动切断燃油供应,导致双发熄火,直到完全失去动力才尝试重启,这一操作完全违背基本飞行规程。

37

近年来,波音战略转向“成本优先”,质检团队裁员40%,供应商审核周期从六个月压缩至三天,甚至允许供应商自行认证零部件质量。这一政策恰好迎合了印度航企降低成本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

38

与此同时,波音推行“去中国化”,大量裁撤华人工程师,转而雇佣印度籍技术人员,连关键飞控软件开发也被外包至印度公司。两个本应追求极致安全的领域,却在“效率至上”的驱使下走向“协同摆烂”,最终酿成惨祸。

39

此前,波音曾支付11亿美元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避免因两次737 MAX空难致346人死亡而被起诉。如今再添数百条人命,不知这家百年企业又将搬出何种说辞来推卸责任。

40

归根结底,印度民航乱象的根源在于制度性溃败与集体心态扭曲。民航总局明知三分之一飞行员资质可疑,却规定持照者不可解雇,监管形同虚设;航司为压缩成本,牺牲培训质量,视乘客为“移动提款机”;地面设施陈旧老化,建设监管流于形式。

41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国民心理:事故发生后,极少有人反思自身责任,反而习惯性归咎外部因素,“不是我操作失误,是你们让我紧张”“不是设备不行,是天气太坏”。这种逃避现实、拒绝担责的唯心主义文化,正是事故频发的根本动因。

42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2024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印度民航飞行员的事故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7倍。自1950年以来,印度累计坠毁的民用与军用飞机超过2800架,相当于每月坠毁2.3架,这一数字位居世界首位。倘若印度不从根本上改革体制、重塑安全文化,未来所谓的“空中盲盒”,恐怕只会开出越来越可怕的结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