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發文:2027年前解放軍不會在台海動武,中國有3件大事要做

美專家發文:2027年前解放軍不會在台海動武,中國有3件大事要做

台海究竟会不会爆发战争?

这是近几年来不断提及、被频繁解读的问题,而最近,美国专家乔什.罗金又把这个老问题重新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表示中国不会在2027年之前动手,因为还有三件大事没完成。

说实话,这样的论调听上去像是试图安抚焦虑的西方舆论。

但细细读下来,会发现这次美国的判断不再是空洞的“威胁论”炒作,而是带着冷静分析的成分。

它承认了解放军的成长,也察觉到了中国战略节奏的调整,而这恰恰是我们解读当前台海局势的一个绝佳切口。

核威慑现代化走到哪一步?

美国人之所以总在“2027年”这个时间点上打转,其实并不是预测中国的“决心”,而是害怕中国的“准备”。

这便是乔什.罗金提到第一件事,中国核力量升级,这不是威胁,更不是摆拍,而是解放军必须完成的底线建设。

众所周知,中国长期奉行“最低威慑”战略,不搞核竞赛、不抢头条。

但美军却频频搞“核武试投演习”,还公开宣称可能对中俄同时进行“核预部署”,这哪是什么战略稳定?分明是挑衅加勒索。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也选择动真格了,东风-41洲际导弹的部署密度提高,DF系列常规+核复合构成“全域打击网络”。

094型核潜艇已经常态化巡逻,升级版096型更是悄无声息地下水,就连轰-20隐身轰炸机,也在试飞中完成“海空一体核反击”预案。

这背后不是“跟风”,而是精密算计。

如果说传统舰艇是“登陆刀锋”,那核力量就是“压箱底的铁拳”。

美国若敢动武,解放军必须有底气喊出那句话,你动手,我能让你付出代价。

当核常体系全方位打通,当中国具备完整的二次打击能力,美国就算再嚣张,也不敢轻启战端。

否则,一个错误判断带来的后果,就是全球级别的“灭顶之灾”。

两栖突击力才是硬杠杆

尽管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舰艇数量最多的国家,但真要打台海,靠的不是护航编队,而是两栖作战的“压舱石”。

乔什.罗金指出,解放军两栖力量仍有明显短板,比如运力不足、重装配合欠缺、滩头突击强度有限。

这一点并非空穴来风,即便我们已经拥有4艘075型两栖攻击舰,加上071型船坞登陆舰、072系列坦克登陆舰、气垫艇等合计超过百艘。

但能同时投送的兵力,仍远远无法与全面渡海作战的需求对等。

075型能带一千多士兵和若干坦克,理论上第一波“打头阵”的人不超过2万人。

这意味着,在复杂地形、多方干预的局势下,很容易陷入“兵力跟不上、补给难维持”的尴尬局面。

但别忘了,中国这几年在“造舰”这件事上是顶着风也能狂奔的。

福建号航母已经完成海试、076型全电推进两栖攻击舰已正式下水,它不仅能投送接近两千人,还带有大量直升机和无人机。

一艘船就能打出“海陆空一体化”的组合拳,更重要的是,新舰普遍采用隐身设计、电磁弹射和无人作战模块,适配未来战争节奏,而不再只是数量堆砌。

美国人显然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也在强化岛链部署、推动菲律宾基地更新、加强反登陆演练。

他们知道,只要中国补齐了这块短板,任何所谓的“遏制”手段都会被打成筛子。

中国经济系统的“反脆弱”转型

战争不是电影,一场台海冲突绝不仅是几发炮弹那么简单。

是全系统、全链条的对抗。

美国人最怕的,不是中国打得猛,而是中国撑得住。这就引出了第三件“大事”,经济系统对冲“美元霸权”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去美元化”。

这事表面看像是金融博弈,实则是战争预演。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能源、粮食、科技高度外采,美元体系就是一个潜在的“软刀子”。

只要切断SWIFT、封锁跨境结算,任何战备都可能瞬间崩盘。

所以,中国不再等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原油、矿石,中俄中伊中委石油协议全部绕开美元、数字人民币跨境平台CIPS覆盖130多个国家和亚洲清算联盟新规则2025年全面生效……

不是说美元不会再用,而是我们在“建备胎”。

当真正的风险来临时,中国的供应链不会再像十年前那样“卡住就断气”。

一场没有经济保障的战争,那就是硬耗、空转,只有韧性支撑的战争,才能打得持久、打得从容。

美国心里明白,这才是最恐怖的。

一个既能“登陆打得快”,又能“核打不怕”,还能“经济耗得住”的对手,谁敢轻举妄动?

“打或不打”,从来不是一时的情绪,而是一种战略主动

讲完了这三件大事,问题就来了——既然美国人说2027年前不会打,那我们是不是就松口气?

不。

其实,这种“不会打”从来不是“放弃打”,而是“没必要打”,因为我们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底气。

中国现在的态度从未变过,统一不可避免,但不设倒计时,和平统一仍是首选,而武力手段是迫不得已的“最后一张牌”。

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但也会“以最硬实力吓阻干涉”。

换句话说,不是怕打,而是不想打,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想给对方任何误判机会。

从两岸经济交融、文化渗透,到大陆对台政策的“软”“硬”兼施,中国其实在打的是一场更深层的“融合战争”。

这是战场之外的心理战、认知战、战略耐心战。

而美国,一边喊着“保卫台湾”,一边内部争斗不休,日本民意不支持参战,澳大利亚大选压力重重,菲律宾虽开放基地但自设限制……

这就是所谓的“印太北约”?更多是泡影。

中国看得很清楚,也走得很稳重。

结语

很多人喜欢问:“中国到底哪年打”、“美国到底会不会参战”。

说实话,这种问题没意义。

真正的问题是,当战争成为选项,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准备、底气和战略主动?

从两栖突击到核威慑,从去美元化到信息体系,中国正在用系统性的方式“准备好一切”。

同时,也在用最大的善意和开放态度,把每一步走得更理性、更有韧性。

台海的终局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改变,中国的统一也不会因为舆论扰动而动摇。

只要三件大事稳步推进,哪怕“2027有事”,也必定是中国“有备而战”,若局势缓和,那我们也有足够实力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

我们不需要靠战争证明什么,但要让世界明白,如果战争来临,中国不会是那个慌的国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