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190多國的面,澤連斯基再次喊話中國,要求中必須辦一件事

當著190多國的面,澤連斯基再次喊話中國,要求中必須辦一件事

9月24日,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大会厅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句“要求中国迫使俄罗斯停止战争”在话筒中震响。面对全世界190多个国家的代表,他罕见地将矛头直指中国。

这番话让整个会场一时气氛骤变,也让中国再次被推到了俄乌冲突的聚光灯下。这不是一次外交例行发言,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公开施压”。

但问题是——乌克兰真能靠这种方式撬动中国吗?还是,这不过是泽连斯基手中越来越少的外交筹码中,又一次高风险的豪赌?

联合国讲台上,泽连斯基为何突然“点名中国”?

泽连斯基这番话,听起来像是义正词严,实际上却隐藏着复杂的战略焦虑。

在演讲中他并没有遮遮掩掩,而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是一个强大国家,俄罗斯完全依赖中国”,紧接着话锋一转,批评中国在战争中“多数时候保持沉默”。

这不仅是一次罕见的外交公开喊话,更像是一次“道德绑架式”的国际诉求。

泽连斯基为什么这么做?说白了,是因为他手里已经没多少牌可打。战争拉锯两年多,乌克兰的战场局势没能扭转,而西方的援助也逐渐显露疲态。

欧洲国家的军火库存告急,美国国内对继续援乌的声音也不再一边倒。泽连斯基急需一个新突破口,而中国——这个在俄乌冲突中始终保持中立的大国,自然成了他眼中的“关键变量”。

但问题在于,他这次的“喊话”,选错了方式,也误判了对象。中国的立场向来明确——“劝和促谈、不拱火、不选边”。

无论是在安理会、二十国集团,还是在中方发布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十二点立场”中,都反复强调和平、对话和全球稳定。

泽连斯基将中国的中立视作“默许”,不仅站不住脚,还容易激化本就复杂的大国关系。

更尴尬的是,这场演讲并未在国际社会掀起他预想的波澜。美国和欧盟虽然未公开反对他的言论,但也并未附和。

俄罗斯则迅速反击,称其“脱离现实”。中国代表团则选择低调应对,未予正面回应。

这种“喊话”,除了在媒体上刷了一波存在感,并未真正改变任何地缘政治格局,反倒暴露了乌克兰在外交上的被动处境。

特朗普回来了,泽连斯基开始“左右开弓”?

9月23日,就在泽连斯基登台前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话锋一转,公开表示“乌克兰可以收复全部领土”,比过往任何时候更强硬。

这一表态让外界一度以为美方对俄乌战争的立场出现了重大转变。但内部人士透露,这背后其实是欧盟在私下游说特朗普团队——他们希望美国继续在安全上“兜底”,哪怕只是口头支持。

泽连斯基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随即宣布,乌克兰将开放武器出口,特别是向北约国家出售经实战检验的无人机系统与反坦克导弹。

这不仅是为了缓解国内预算压力,更是一次“以战养战”的尝试。乌克兰在战场上的实战经验,如今被包装成了“出口产品”,他试图用这招拉近与北约的军事联系,同时增加自身的战略价值。

但这也暴露了泽连斯基的另一种依赖:一边紧紧抓住美国军援的“安全绳”,一边又希望中国能出面制衡俄罗斯。

问题是,这种“两线押注”的策略在现实中根本走不通。美国和中国在俄罗斯问题上的立场南辕北辙,泽连斯基想要左右逢源,最后却可能两边都得罪。

尤其在当前背景下,美俄之间虽未直接交锋,但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短暂会面,再次释放出一个信号:美俄都有意“控温”冲突,但彼此的底线依旧难以撼动。

美方要求俄罗斯采取“实际行动”,而俄方则坚持“不可接受西方的延长冲突方案”。乌克兰夹在中间,只能靠不断地“制造话题”来维持国际关注度。

中国的“沉默”,其实是一种战略清醒

面对泽连斯基的公开施压,中国代表团并没有当场回应,而是在次日安理会会议中重申了“三不原则”:战场不扩散、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

这种表态看似平静,实则分量十足。它不仅是中方在俄乌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也再次反击了泽连斯基所谓“中国应迫使俄罗斯停战”的逻辑。

中国从未站队俄罗斯,也从未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中俄之间的贸易是公开透明的,符合世贸规则。乌克兰希望中国“停止”对俄贸易,实则是一种政治施压。

可问题是,战争从来不该由经济来绑架。在粮食、能源、全球供应链都受到战争冲击的当下,中国更看重的是全球稳定,而不是战争输赢。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中立并不等于袖手旁观。从2022年初中方提出“十二点和平方案”,到多次与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各方高层沟通,中国一直在推动对话。

只是这种调解方式不是通过喊话、站队或者“拉帮结派”来完成的,而是务实地推动和平谈判的环境。

泽连斯基可能低估了这一点,他眼中的“沉默”,其实是中国在为未来争取谈判筹码保留空间。

当前,不少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对战争感到疲惫,他们更关心的是粮食价格、能源稳定和经济复苏。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中国的立场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非西方世界”的理性声音。

而正因为如此,中国并没有被泽连斯基的语言激怒,也没有陷入美欧所希望看到的“表态斗争”。站在更大的地缘格局看,中国的定力,不仅是自保,更是为世界留下最后的外交回旋余地。

泽连斯基在联合国的喊话,更像是一种“情绪出口”,背后折射的是战场焦虑与外交孤立。

当他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改变立场上,忽视了中国一贯的和平逻辑,也忽视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对这场战争的真实态度。

战争没有赢家,但外交豪赌只会让局势更复杂。话讲出口容易,真正推动和平,却需要冷静、耐心和一点点战略远见。

 

资料来源:
泽连斯基称中国必须“迫使俄罗斯停止侵略”,外交部回应2025年09月24日 15:41 澎湃新闻
泽连斯基穿黑色服装在联合国发表演讲 会场空了一半2025年09月25日 10:02 中国新闻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