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论坛原本是各国共商安全合作的平台,却因印度前西部海军司令谢卡尔·辛哈的一番言论炸开了锅。这位退役将领一面呼吁“大国应对小国宽容”,一面话锋陡转,宣称若南海冲突损害印度经济利益,印度海军将考虑介入。
更微妙的是,就在他放话前一天,印度刚与美国传出贸易谈判利好消息,美方可能取消对印惩罚性关税。两件事看似无关,实则暗藏印度“左右逢源”的战略算计。
辛哈的言论绝非即兴发挥,而是典型的“软硬兼施”话术。他先摆出“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姿态,强调印度“无权介入南海争端”,随即又补上一句,一旦经济利益受损,军舰便可出动。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为印度介入南海预留了灵活空间。
耐人寻味的是,印度近期的行动早已为这番言论埋下伏笔。今年7月,印度海军东部舰队派出“德里”号驱逐舰、“基尔坦”号护卫舰等四艘军舰访问菲律宾,并与菲军举行联合演习。演习区域靠近黄岩岛,针对性不言而喻。
印度媒体更是直言不讳,称此举是为“让中国为支持巴基斯坦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印度空军宣布9月底至10月中旬在中印边境西段举行大规模军演,陆海军也计划在10月初开展“冷星”无人机联合演习。一系列动作表明,印度正试图通过军事示强向中国施压。
面对挑衅,中国国防部在香山论坛上划出明确红线:南海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家园,不是域外势力兴风作浪的舞台。
中国防长董军更强调,所谓“航行自由”不应成为搅局借口,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坚定不移”。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早些年说这些话,确实值得人审慎对待,但现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十分强大的国防力量,单只看九三阅兵所展示的武器,就已经足够我们拥有必胜的信心了。
能够展示出来的武器必定不是最先进的,最先进的当然也不可能随意展示,印度威胁一下其他国家兴许还有些用处,但我国早已有了一笑置之的能力了。
印度国内还有很多矛盾未曾解决,却要跨越中南半岛来干涉南海,实在是让人费解,或许有这样几个原因。
印度深知自身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价值,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棋子,它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利用价值。
辛哈发言时机巧妙契合印美关税谈判,正是试图以南海问题为筹码,换取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这种“战略投机”符合印度一贯的外交风格:利用大国矛盾,左右捞取好处。
印度近年面临经济增长放缓、边境对峙失利等多重压力,尤其在5月印巴空战中,印度“阵风”战机败给巴基斯坦的歼-10CE,国内舆论一片哗然,通过在外界面前展示强硬姿态,莫迪政府可暂时转移公众视线,营造“强势大国”形象。
不过话说回来,连巴基斯坦的歼-10都不能打赢,却想来碰碰歼-35吗?正好不久前这款飞机刚刚在福建舰上完成电磁弹射试飞。
此外,印度始终担忧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中国海军常态化部署亚丁湾,让视印度洋为“后花园”的印度如鲠在喉。染指南海,某种程度上是印度对“中国进入印度洋”的心理补偿。
印度介入南海的手段充满试探性:先是低级别舰艇访问,再升级为联合演习;先由退役将领放风,再观察中方反应。这种“切香肠”战术,意在逐步蚕食中国的容忍度。
若中国反应温和,印度可能进一步加深与菲律宾、越南等国的防务合作;若中国强硬反击,印度也可借机渲染“中国威胁”,争取国际同情。
然而,印度的算计存在致命漏洞。一方面,其军事实力难以支撑远洋干预野心。 印度主力驱逐舰“维沙卡帕特南”号排水量仅8000吨,垂发单元32个,而中国055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达1.3万吨,拥有112个垂发单元。
在缺乏海外基地支撑的情况下,印度军舰深入南海无异于“孤军深入”。另一方面,印度低估了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决心。
中国已在黄岩岛形成海空一体防御体系,052D驱逐舰、电子侦察船与海警船协同作战,绝非印度几艘军舰能撼动。
美国对印度始终采取“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策略,既需要印度制衡中国,又担心其过度坐大。一旦中美关系出现缓和,印度很可能沦为“弃子”。
印度与菲律宾的军事合作看似热闹,实则各怀心思,菲律宾希望借印度缓解在南海的压力,而印度只是想将南海作为对华博弈的筹码。这种利益错位的联盟,注定难以持久。
中国与东盟国家正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而印度作为域外国家,强行插足可能破坏对话氛围。更危险的是,若印度误判形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导致意外冲突。
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南海实际控制,通过常态化巡航、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主权;另一方面,可借助上合组织、金砖机制等平台与印度保持沟通,避免局势失控。
同时,中国需警惕印度将南海问题与中印边境争端捆绑的企图,坚决阻遏其“东西联动”的幻想。
香山论坛上的喧嚣终会散去,但南海的波涛不会停歇。印度若真以为能在这片水域“浑水摸鱼”,恐怕迟早要撞上南墙。正如中国防长所言:“南海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家园,不是域外势力兴风作浪的舞台”。
当实力的差距褪去投机者的伪装,印度终将明白:大国崛起,靠的不是左右横跳的小聪明,而是独立自主的战略定力。而南海的和平,永远只能由地区国家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