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至此,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只剩美国未承认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政府在23日发出强硬警告,考虑关闭法国驻耶路撒冷总领馆,并收回法国在耶路撒冷的特殊宗教和历史领地。这些领地包括圣安娜教堂、列王墓、天主经堂、阿布戈斯修道院等著名遗址,它们根据19世纪奥斯曼帝国协议和国际惯例,长期归法国实际管理。
马克龙在宣布这一决定时明确表示:“我们必须竭尽所能维护‘两国方案’的一切可能,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和平与安全中比邻而居。”他同时呼吁停火、释放人质、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危机。
法国此举并非孤立行动。在此之前,西班牙、爱尔兰、挪威等欧洲国家已承认巴勒斯坦国。葡萄牙政府也于8月下旬表态支持法国立场。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同样表示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马克龙还表示,法国将在巴勒斯坦设立大使馆,但前提条件是“所有人质得到释放,并且停火协议达成”。这一表态显示了法国在推动巴勒斯坦建国同时,也试图平衡以色列的安全关切。
面对法国的决定,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政府作出了极为强硬的回应。以色列外交部明确表态,若法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将立即考虑终止法国在耶路撒冷的特殊权利。
以色列政治分析师阿夫拉罕·什穆列维奇指出:“法国的立场在以色列引起强烈反应。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意图被视为极不友好的举动。”他还认为,马克龙的立场甚至破坏了人质释放进程。
更有以色列官员威胁称,如果巴勒斯坦国可以建立,为何不在法国或西班牙建立?因为那里也有大量阿拉伯人口。尽管这是讽刺性言论,但反映了以色列政府的愤怒情绪。
内塔尼亚胡要收回法国在耶路撒冷的领地
作为进一步报复,内塔尼亚胡政府考虑重启吞并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的计划。这一举措可能彻底颠覆中东和平进程。
以色列通信部长什洛莫·卡希公开呼吁:“主权不仅是最恰当的犹太复国主义回应,而且这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祖先的土地。我们必须今天宣布,立即实现完全主权!”
然而,这一计划风险巨大。阿联酋已明确表示,任何吞并约旦河西岸的计划都是“红线”。阿拉伯国家警告,如果以色列实施吞并,将导致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降级。
约旦西海岸地区
这一事件引发国际社会迅速分化。美国国务院公开反对法国单独行动,认为法国方案“过于冒进”,可能加剧中东本就复杂的局势。
与此相反,俄罗斯外交部重申支持联合国1967年边界建国方案。阿拉伯联盟、沙特、埃及等国集体发声,谴责以色列吞并计划。
欧盟内部也存在分歧。欧洲议会在9月中旬通过了支持法国承认巴勒斯坦的象征性决议。英国、德国态度较为谨慎,但比利时、葡萄牙、瑞典等国外交部公开表态支持法国。
特朗普带领的美国政府是五常中唯一支持以色列的国家
随着以色列宣布将在内塔尼亚胡从联合国返回后公布具体反制措施,法国驻外机构已全面提升安保等级。
这场由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引发的外交危机,已超出传统外交争论范畴,耶路撒冷的宗教圣地成为外交博弈的筹码。随着更多西方国家可能跟随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中东地区面临新的重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