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300米巨艦首穿台海,日本人不願相信:假的一定是紙老虎

中國海軍300米巨艦首穿台海,日本人不願相信:假的一定是紙老虎

9月12日,中国官方证实首艘弹射型航母福建舰通过台湾海峡,消息一出,日本舆论哗然,媒体刊登“中国300米超巨舰穿越台湾海峡有何用意?”一文,日本右翼分子更是痛苦表态:假新闻,一定是纸老虎!

那么,中方此举到底意欲何为?日本人又为何破防?

甲板上的空城计

今年9月10日,中国的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悄然离开了它停泊许久的北方港口,开始了第九次出海测试。这艘排水量巨大的战舰,在海上休整了超过一百天后,再次启动了它的征程。

第二天下午一点,日本防卫省的雷达屏幕上捕捉到了一个庞大的编队,他们迅速确认,主角正是“福建舰”。这支舰队当时正位于钓鱼岛西北大约200公里的海域,航向直指西南,目标清晰得让人无法忽视——台湾海峡。

消息一出,立刻搅动了整个东亚的舆论场。这艘航母的每一次移动,都不仅仅是钢铁的位移,更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周边各方复杂的内心世界。

日本的反应最快,也最有趣。统合幕僚监部第一时间发布通报,还附上了P-3C反潜机拍下的高清照片,照片里,“福建舰”那宽阔平直的甲板上,空空如也,一架舰载机都没有。

这个细节被日本媒体迅速抓住并无限放大,NHK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口径出奇地一致,他们揪着“空甲板”不放,言语间充满了怀疑。他们质疑,那套传说中威力巨大的电磁弹射系统,到底能不能用?是不是个摆设?

更有甚者,直接给“福建舰”贴上了“纸老虎”和“巨大的靶船”的标签。这种论调的背后,是一种混杂着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心态。日本曾是亚洲第一个玩转航母的国家,但现在,自家“出云”级的改装却显得步履蹒跚。

他们看着中国海军一艘接一艘地下水,尤其是“福建舰”这种技术上实现大跨越的巨舰,内心的失衡感可想而知。批判和怀疑,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在日本一些人根深蒂固的认知里,电磁弹射是美国“福特”号才配拥有的尖端科技,这种对美国技术的“慕强”心态,让他们很难接受中国能独立搞定。于是,他们拼命从表象上寻找“破绽”,那个空荡荡的甲板,就成了最好的靶子。

但这种“一孔之见”显然忽略了很多事实。他们似乎忘了,中国方面早已公开展示了歼-35、空警-600、歼-15T等四款为弹射起飞量身打造的舰载机。

他们也选择性地遗忘了,中国的上一艘航母“山东舰”,曾经在7天内完成了惊人的380架次起降,日均超过54架次,这个效率足以支撑一场中等规模的局部战争。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早就驳斥了所谓的“纸老虎”论。

按自己的节奏走

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海军自身的沉稳与淡定。“福建舰”的这次南下,并非对任何质疑的回应,而是严格按照自身规划的节奏在走。

这是第九次海试。在此之前,它已经在东海和黄海完成了八次测试,动力系统、弹射器、拦阻索这些核心单项,都经过了反复的检验。这一次远航,更像是一次“交付前路试”,是对整个作战链条在远海环境下的综合检验。

它的航线也很有讲究,这条南下穿越台湾海峡的路线,几乎复刻了2019年“山东舰”服役前的路径。当时,“山东舰”在11月南下,同年12月17日就在三亚正式入列。因此,外界普遍猜测,“福建舰”的目的地也是南方的某个母港,很可能会在10月1日前后举行入列仪式。

这一切都表明,它的每一步行动,都在计划之内,逻辑清晰,不受外界噪音的干扰。

中国的自信,从来不依赖于单一的平台。未来的“福建舰”战斗群,护航的可能是055型万吨大驱,是多艘052D/C型驱逐舰,水下还会有核潜艇的默默守护。

更重要的是,在第一岛链内,它能得到陆基航空兵和火箭军的强大火力支援,这种体系化的力量,才是中国真正的底气所在。所以,在中国国内,“航母无用论”根本没有市场,发展航母和发展无人化、分布式作战,从来不是单选题,而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腿走路。

美国的盘算

就在“福建舰”穿越海峡的同一天,9月12日,大洋彼岸的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登了学者安德鲁·莱瑟姆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很劲爆,直接讨论用“分布式系统”来替代大型航母的可能性。

这个时间点上的巧合,耐人寻味。文章认为,在远程导弹、特别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胁下,航母这种大型平台正变得越来越脆弱。因此,应该发展由小型化平台、无人作战单位组成的网络化协同作战系统。

这种论调,其实反映了美国内部对维持绝对海上优势的深层焦虑。“福建舰”的出现,就像在太平洋的棋盘上投下了一枚重磅棋子,它不仅直接挑战了美国的海上力量格局,更催化了这场关于航母价值的内部大辩论。

一方面,是对新威胁的恐惧。另一方面,维持一支庞大的航母舰队,其高昂的成本也让五角大楼的预算官们头疼不已。

理论上的辩论很热烈,但现实却很骨感。目前,美军在亚太地区常态化部署一到两艘航母,已经感到轮换压力巨大。而中国“三航母”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在训练、部署和战备维持上,将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权。

这种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让美国的应对变得越来越吃力。当中国在坚定不移地将航母作为构建远海战力的核心时,美国却在“航母是否过时”的摇摆中消耗着精力。这种战略焦点的差异,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结语

“福建舰”的这次远航,就像一声钟鸣,清晰地宣告了西太平洋海上力量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不可逆转的变迁。

日本媒体基于历史惯性的“短视”质疑,和美国学界出于现实压力的“替代”焦虑,最终都无法阻挡一个客观事实:一个由体系化力量支撑的新兴海上强国,正在以稳健的步伐崛起。与其停留在旧有的认知框架里进行揣测和怀疑,不如正视这个现实。

可以预见,当歼-35战斗机的身影真正出现在“福建舰”的甲板上时,外界镜头所捕捉到的,将不仅仅是一种新装备的亮相,更是一个时代力量对比变化的,最清晰的缩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