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0日子夜刚过,刺耳的防空警报响彻乌克兰全境,不到三十分钟内,全国数十座城市接连传出剧烈爆炸声,熊熊火光将漆黑的天空染成暗红色。
2
乌克兰空军迅速发布紧急通报称,俄军从陆、空多个方位发起了一场高度协调的大规模突袭。官方数据显示,此次袭击包括8枚“伊斯坎德尔-M”型战术弹道导弹的发射,同时由图-95MS与图-160战略轰炸机在远程航线上投掷了32枚Kh-101隐身巡航导弹,并动用了多达579架源自伊朗设计的“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实施饱和攻击。
3
乌方宣称成功拦截了其中583个空中目标,但各地持续传来的巨响与浓烟表明,这一战果背后存在诸多疑点。军事分析人士指出,“拦截”并不等同于完全摧毁威胁——部分导弹可能在被击中后仍携带大量未爆装药坠落至居民区或工业建筑群,造成二次破坏。
4
有观点进一步提出,乌军当前的防空策略或许已转向战略性取舍:通过牺牲局部地面设施来消耗敌方弹药、延缓打击节奏。在这轮空前密集的空中攻势下,防空系统的响应极限、雷达覆盖盲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抗毁能力短板被彻底暴露。
5
本轮打击中,乌克兰中部第聂伯罗州成为重灾区。卫星热感应图像清晰捕捉到该区域多处大型工业与军事单位燃起大火,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南方机器制造厂”以及第聂伯罗压力机械制造厂等核心军工企业。
6
此外,首都基辅境内的农业综合生产基地、尼古拉耶夫州的工业园区以及波利梅尔斯化工厂也遭受猛烈轰炸,攻击范围广泛涉及民用制造业和普通住宅社区,造成严重连带损失。
7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机器制造厂”曾是苏联时期最重要的战略装备制造基地之一,以研发和组装洲际弹道导弹及航天运载器著称。其厂区结构按照冷战时期的最高防护标准建造,地下工事极为坚固,具备极强的抗打击能力。
8
尽管俄军此前已多次对该厂发动精准空袭,却始终未能彻底瓦解其生产能力。有情报专家推测,俄方可能掌握了该厂维修进度与技术恢复的关键信息,因而采取“周期性再打击”战术:待关键生产线初步重启后立即发动新一轮攻击。此举意在系统性削弱乌克兰本土的航天与远程武器研制能力,同时也对相关科研人员形成持续威慑。
9
这种“渐进式瘫痪”的作战模式不仅压制了乌克兰军工体系的再生能力,更使整个国家重工业链条陷入长期停滞状态,修复难度日益加剧。
10
面对大规模空袭,泽连斯基在当日发表的全国讲话中严厉谴责俄罗斯的行为属于“蓄意针对平民生活的恐怖主义行径”。虽然克里姆林宫尚未就具体行动作出回应,但此次袭击确实波及大量非军事目标,包括住宅楼宇与农业生产设施。国际人权监督机构已呼吁启动独立调查机制,对受损地点进行实地取证与人道评估。
11
颇具戏剧性的是,在乌克兰遭遇新一轮毁灭性空袭的同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一次公开集会上突然表态,称他坚信中国在全球地缘格局中拥有推动俄乌停火的独特影响力。他还强调自己“无意从这场战争中获取任何利益”,并断言:“只要北约停止向乌克兰输送武器,战争明天就能结束。”此番言论随即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讨论。
12
多位外交政策观察家认为,特朗普的发言既是对欧洲盟友的隐性施压,也是一种政治试探。他试图借助中国相对中立的国际形象,间接向莫斯科释放缓和信号,同时在国内选民面前塑造自己作为“和平缔造者”的公众形象。
13
然而现实局势远比口头表态复杂得多。乌克兰当前的防御体系深度依赖北约持续不断的武器支援与情报共享。若特朗普未来再度执政并试图削减援助,将面临国会立法程序、跨大西洋联盟协调机制以及英国、德国、波兰等主要援助国自主决策权的多重制约。与此同时,中国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化解争端,但始终坚持不向冲突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并明确表示不会充当调停方直接介入战局。
14
由此可见,当前国际格局呈现多方角力态势:美国致力于维持对俄制裁与军事围堵,中国坚持扮演建设性旁观者角色推动和谈,而俄罗斯则凭借战场主动权不断积累谈判资本。特朗普此次表态或许为未来的高层外交互动预留了空间,但在可预见的短期内,难以实质性改变前线对抗的基本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