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福建艦入役,3艘萬噸特種艦刷號,台媒後背發涼:武統要來了

不止福建艦入役,3艘萬噸特種艦刷號,台媒後背發涼:武統要來了

福建舰入列只是开胃菜,解放军还在背后藏了一个大招?3万吨特种舰刷号,台军中将看后坦言睡不好,这款新锐“武统利器”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台媒倒吸一口凉气,难道武统真的要来了吗?

福建舰的突然南下,吸引了全球追大多数国家的目光,因为从建造周期上来说,福建舰在9月11日至12日,前往南海地区进行训练,意味着该舰已经向解放军完成交接,距离真正入列,只剩下一场仪式而已,接下来将进入正式的实战化训练阶段,只待全舰官兵通过全舰考核。

福建舰的一举一动,受到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全国人民都盼望着它能够早日形成完整战斗力。这份急切的背后,实际上也是台海地区紧张所带来的战略刚需,因为自从民进党执掌台湾地区的大权之后,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变得尤为紧张,而解放军为了震慑台湾岛内的独派势力,不得不进行高频次的演习,在过去一年时间当中,演练了从封锁到打援的整个流程,就差最后一步的实地登陆了,若是有福建舰的加入,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海空压力。

除了福建舰,解放军近期所亮相的三艘特种舰,也让台媒,以及岛内的一些专业人士感到非常紧张,因为他们终于意识到,“武力统一”是现实存在的一种的可能性,而非岛内绿营所宣扬的那样“看不见,摸不着”。

台湾媒体中时电子报日前刊登了一则报道,报道了这三艘特种舰的最新进展,从内容上看,这三艘舰的单舰排水量至少在万吨以上,分别刷上了401、402、403的舷号,而船上的东字,恐怕是“东海舰队”的含义。

尽管从外观上看,这三艘特种舰,和民用船只没有任何区别,没有安装导弹、雷达、近防炮,不具备军舰的特点,但硕大的柱子成了其主要特征,分别配备了4,6,8不同数量的柱子,在登陆战役发起期间,这些柱子会向下沉底延伸到海床,将整个船体给撑起来,并牢牢地扎在海面上,船只中间则延伸了超长的船面甲板,而船艏则有斜拉桥索塔,用于连接不同船只的多个分段,最终实现一条总长大约为820米的完整的通路。

有专家指出,这一型船只的任务目标,就是为了加速两栖登陆部队的输送,以解决两栖作战当中极其棘手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需要提到的是,所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指的是在两栖作战当中,两栖部队从登陆艇到海滩上的“1公里”,这一时刻上岸的部队极其脆弱,将面临对手防御力量的全面反击,例如,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当中,德军在海滩上布设的大量机枪碉堡,就对盟军部队造成了海量杀伤。

有趣的是,在这一则报道当中,台媒还着重提到了台湾海岸线上布满的“天险”,试图证明解放军就算有了这群特种舰,也很难在两栖作战当中随地登陆;就算上了岸,在进入人口密集的住宅区之后,也无法进行快速机动。但这种强行论证,反而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即便是己方有着大量劣势的情况下,也要高喊一句“优势在我”。

而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与台湾媒体“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慌得要命”的态度不同,台军退役中将帅化民,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认为这艘特种舰将给两岸局势带来巨大的变化。参加一档电视节目时,帅化民表示,这艘船一出来,他就睡不好觉了。

因为从地理位置的角度上来说,台湾虽然有着1400公里的海岸线,但地理特点非常鲜明,能够承受得起师级规模登陆部队的登陆场少之又少,必须要从台湾屏东县的下淡水溪处登陆,这就导致台军的防御部署呈现出北重南轻的特点。

在台军假想的作战方案当中,就是在登陆部队,刚登陆上海滩,且立足未稳的状况下,直接动用装甲力量向海滩发起反击。

而从东西方向上看,台湾西部虽然登陆场较多,但绝大多数是浅滩,在海水退潮之后,就是礁石群,而登陆艇普遍吃水较深,所以难以支撑得起登陆作战,就算在远处放了士兵下来,跳下来就是泥泞的沙滩与海水,简直就是活靶子,所以台军的力量部署,也呈现出了一个东轻西重的特点。

但这型特种舰出现之后,就意味着局势出现了巨大变化。

现阶段,台军的防御依旧是根据地理位置而来,主要集中在几个所谓的“红色海滩”周边,着重部署了打击旅,意图就是进行第一击的反冲锋,例如在新竹湖口就部署有五四二装甲旅,下辖三个联兵营,和一个额外的炮兵营,同时也是第一批换装M1A2T主战坦克的部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可到了现在,这种部署已经失效了,因为解放军特种舰可以登陆任何一个海滩,过去常被台军所忽视的黄色、蓝色海滩,都成为可能的登陆地点。并且在登陆作战发起时,可以直接跳过最为凶险的海滩滩头,让台军在滩头所进行的一系列反登陆建设全部失效。

加上现阶段解放军具有完善的态势感知能力,完全可以在登陆作战发起时前,进行天基、空基的联合侦察,来对台军的部署进行摸点,直接绕开台军重点防御的地区,发起登陆作战,好比是两个人在玩剪刀石头布,而我们已经知道了对方要出什么,战略层面上单向透明,真正实现了掌握战役的主动权。

而且更要命的一点是,过去两期登陆作战当中,两栖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开辟一个十八公里长,十八公里宽的登陆场,并且在周边设立前线指挥部,以便于后续部队在海滩卸取重装备,进行纵深打击。

但在这一型特种舰入列之后,登陆部队的任务目标就全面出现变化,脆弱的两栖登陆部队只需要承担前期的警戒任务,与海空火力打击体系,一同控制周边态势。但最脆弱的由海到岸的“过渡期”,将被压缩到几小时,乃至几十分钟之内。

在这一时刻,从万吨特种船上开出的九九式主战坦克,以及包括自行火炮在内的一系列的重型装备,能够直接开上台湾发达的公路网络,以战役集群的方式,向更加纵深的目标发起突击,在台军打击旅反应之前,提前将绝大多数的地面进攻力量投入作战,最大程度上避免有生力量,长期暴露在脆弱的登陆场上。

对于台军而言,这型特种舰相当于抵消掉了它们最大的地形优势,自然是要第一时间拔除的眼中钉,肉中刺。然而,就连台军退役中将帅化民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型特种舰出动之前,解放军势必会对可能潜藏敌人的目标,进行全方位打击,而帅化民认为这个周期是两天。在这两天时间当中,解放军会集中使用火箭弹、导弹等一系列先进打击力量,最大程度清理登陆地点。

而任何一个对军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台军目前虽然有大量的先进四代半战机,2010年之前,或许可以和解放军抢一抢制空权。

但如今的局面已经完全改变,在解放军拥有大量的五代隐身战机,以及无人制空战斗机的情况下,台军的这些飞机只会是升空多少,被打下来多少,就算能够返程,在面对满目疮痍的跑道之时,也根本无法下降,只能是被迫跳伞,与被击毁没有任何区别。

而从战略层面的角度上来说,与各类操演所展示出的预案不同,台军现阶段实则聚焦于所谓的“逐层阻击”战术,也就是通过临时征召的大量壮丁,在登陆之时于登陆场迟滞对手,一步一步依托城镇进行逐层消耗,最后在关键防线上投入精干打击力量,一举将对手从海滩“打下去”。

但这一构想,如今也已不切实际,因为解放军第一批上岸的部队,必然是高度机械化、装甲化的两栖旅,只有便携式导弹的“壮丁”根本无法抗衡,而在重型装备,以及一系列后勤保障等设施上岸之后,这场战役的结局就已经注定。在面对拥有绝对优势的装甲前锋时,台军必然会出现士气崩溃,临阵脱逃的状况,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自身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很是因为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本就不可阻挡。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