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大手一揮,再拋257億美債,特朗普像變了個人,對華不再強硬

中方大手一揮,再拋257億美債,特朗普像變了個人,對華不再強硬

中方再抛257亿美债,这也让特朗普直接变了个人,对华态度不再强硬。那么,这背后透露出什么信号?而特朗普的态度转变,又是否说明中美之间的较量,正在出现新的拐点?

当地时间9月1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一份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减持了257亿美债,持仓降到7307亿美元,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要知道,中国曾经是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海外持有国,持仓一度超过一万亿美元,如今却连续三年在稳步减持,并且单月动作愈发频繁。与此同时,日本和英国却在不断增持,尤其是英国,7月猛增413亿美元,创下新高。这种反差耐人寻味。

那么,中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减持美债?表面上看,是外储多元化配置的需要。近几年,中国持续增加黄金储备,央行已经连续十个月增持黄金,这说明中国正在主动削弱对美元资产的依赖,把风险分散到更稳定、更有保值性的资产上。另一方面,这也绝不仅仅是金融上的考虑,而是与中美关系的博弈紧密相关。自中美摩擦加剧以来,中国对美债的态度就发生了实质性转变,不再把它当成“安全资产”。

而此时的美国财政状况百出。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34万亿美元,利息支出飙升,财政赤字常年居高不下。市场上对美债的信心越来越依赖海外资金。虽然整体来看,海外投资者7月仍是美债净买入,但如果像中国这样的主要债权国持续减持,这种信心必然被动摇。换句话说,中国的减持,不至于直接击穿美国国债市场,但却能不断增加特朗普政府的焦虑,让美方在谈判桌上更难硬撑。

正是这种背景下,特朗普的态度开始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就在同一天,他在英国与斯塔默共同出席发布会时谈到中美关系,言辞竟然温和了许多。他不再高举关税大棒,而是主动释放“想延长关税暂停期”的信号,还反复强调“中美关系很好”。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他还对稀土问题咄咄逼人,甚至放出狠话要加征200%的关税。如今不过短短三周,他就像换了一个人,语气里没有了咆哮,取而代之的是温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一方面,特朗普自己也清楚,中美再打下去他没有多少牌可出。美国制造业并没有因为关税而获得真正复兴,反而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承受了额外成本。而中国的韧性出乎意料,贸易没有被压垮,反而加速多元化布局,从中亚到中东,从东盟到拉美,中国都在开辟新市场,削弱了对美出口的依赖。特朗普如果继续强硬,不仅国内物价压力更大,美国农产品和飞机对华出口也可能被卡住,这对他接下来的政治前景来说,无异于自毁长城。

另一方面,中国的美债操作带来的心理冲击不容忽视。美债是美国的“命门”,一旦海外主要持有国集体减持,市场信心的波动,足以让美国政府进退失据。中国抛售美债的规模虽然不算天量,但在关键时点出现,释放的信号却足够明确,如果美国继续挑衅,中国完全可以通过金融渠道给美方施压。特朗普不是不懂这一点,所以他必须要软化口风,至少在表面上表现出缓和。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转变并不只是嘴上说说。他在发布会上表示,美国愿意与中国在关税、稀土、芯片、波音飞机采购等问题上继续谈判,还暗示关税暂停期可能延长到明年上半年。这意味着,美方已经没有底气在短期内逼中国让步,而是要拖延,争取先稳住局面。但问题在于,拖得越久,对美国的财政和经济压力就越大。

总的来看,特朗普在外交场合像变了一个人,对华态度不再强硬。这并不是突然开了窍,而是现实逼迫他做出的调整。未来中美之间的博弈,依然会在金融、贸易、科技等多个领域交织,而这次中国抛美债操作已经证明,硬碰硬不再是唯一选项,金融手段同样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特朗普的转变,则再次提醒世人,在中美关系里态度的变化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利益权衡。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