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剛在北京談合作,不到24小時,英國宣布制裁中方,通牒已發出

中英剛在北京談合作,不到24小時,英國宣布制裁中方,通牒已發出

前言

翻脸比翻书还快!

9月11日中英在北京谈好经贸合作,英国官员还在高呼中国值得交往,这才刚过1天,英国政府宣布,要制裁3家中国公司

一边想赚中国钱,一边又想在中国背后搞小动作,中方的脾气也不是泥捏的,第一时间站出来回应。

中国投资不想要了?英国此举究竟是诚意合作,还是政治表演?中方又是如何反制的呢?

极致翻脸

一场旨在重启合作的高层会晤,时隔七年终于在北京拉开帷幕,气氛看上去不能再好了,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远道而来的英国商贸大臣彼得·凯尔相谈甚欢。

双方不仅达成了共识,还签署了多项谅解备忘录,并同意设立专门的工作组来推进合作,凯尔更是当面表态,英国高度重视对华经贸合作,甚至热情地表示“中国不容忽视,而且值得交往”中方也投桃报李,承诺将扩大从英国的进口,并鼓励本国企业赴英投资。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凯尔结束访华行程后第二天,英国外交大臣却在遥远的基辅,宣布了对三家中国公司的新一轮制裁。

这种几乎在同一时间窗口内上演的“人格分裂”,实在是世界外交舞台上罕见的一幕,制裁的理由听起来很严重,指控这几家中国公司向俄罗斯军队提供了用于伊斯坎德尔导弹、Kh-101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的关键电子设备。

可当外界追问证据时,英方却始终未能提供任何确凿的材料来支撑这一指控,这使得制裁本身显得极其草率和空洞。

不少专家直言,英方的理由缺乏基本的事实依据,而一家欧盟智库的分析更是犀利,认为此举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际作用,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表演,意在向外界传递一个“安全优先于经济”的强硬信号。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制裁宣布的同一天,一艘英国护卫舰正伙同美国军舰,大张旗鼓地穿越台湾海峡,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活动,而解放军东部战区则对其进行了全程跟监。

这清晰地表明,合作的姿态与遏制的动作在英国的剧本里,根本不是先后关系,而是一种并行不悖、极度失调的“双轨”乱象。

钱袋子和面子

伦敦这套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背后,其实是一场异常激烈的内部纷争,一端是来自经济现实的强大引力,另一端则是来自地缘政治选边的巨大推力,前者拼命将英国拉向中国,后者则用尽全力将其推向对抗。

经济的引力有多强?看看英国国内的状况就知道了,脱欧后的英国经济持续不景气,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五个月低于荣枯线,高企的通胀率让民众苦不堪言,甚至被一些媒体毫不客气地称为“欧洲病夫”。

数据不会说谎,中国是英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中英双边贸易额逆势同比增长了7.2%,同期中国对英直接投资更是增长了11.4%。这种实实在在的经济需求,决定了英国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与中国的合作

但另一股力量同样强大,政治的推力,首先来自于跨大西洋的盟友,美国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对所有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实体进行“二级制裁”,英国此举,被广泛解读为一次向特朗普表忠心的政治站队。

其次,这股推力也源于英国国内,保守党内部的强硬派和部分媒体持续炒作“中国威胁论”,对华展现强硬姿态,成为了一些政客转移国内经济困境注意力、安抚党内鹰派的便捷工具。

最后,那份早已褪色的“日不落帝国”旧梦仍在作祟,驱使着英国渴望在国际舞台上刷出存在感,证明自己依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方“通牒”

英国本想玩一出“两头下注”的精明戏码,既要中国的经济利益,又想拿中国的议题做政治筹码,但事与愿违,这种投机行为非但没能实现预期目标,反而触发了一连串负面的连锁反应,让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

中国的回击迅速而强硬,中国驻英使馆发言人第一时间就站了出来,直斥英方的制裁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主义行径”。

紧接着,中方正式向英方提出了严正交涉,措辞严厉,堪称一份明确的“通牒”:要求英方立刻纠正错误,撤销制裁。

北京方面同时警告,如果英方一意孤行,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番表态暗示着,中国的工具箱里,已经准备好了反制措施,中方也再次重申了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劝和促谈的一贯立场,强调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并对军民两用物项出口实行着严格的管控。

市场的反应总是最直接的,制裁消息一出,伦敦证券交易所里相关的中企概念股应声大跌,盘中一度暴跌4.3%。英国本土的商界也坐不住了,特别是能源和金融领域的巨头们,纷纷向政府表达了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政策风险的深切担忧。

更有趣的是,英国的制裁在国际地缘政治棋盘上,也激起了一片意想不到的涟漪,它非但没能孤立中国,反而从某种程度上间接助推了中俄关系的深化

就在制裁宣布后不久,俄罗斯迅速宣布,将于9月15日正式对中国公民实行对等的免签政策,预计将大大带动赴俄游客的增长。

同时,两国间的经贸关系也在不断加深,比如俄罗斯对华的伏特加出口量就出现了大幅增长,英国的这一拳,似乎打偏了方向。

结语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中方的立场也说得十分清楚:对朋友,我们有好酒,对敌人,我们有猎枪。

英国如果继续抱着“两面下注”的心态,只会让中英关系陷入“谈而不进、合而不稳”的困境,中方在这次事件中的迅速反应表明,中国完全有能力让英国为其行为付出实际经济代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ranslate »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