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这次真是“赢麻了”。
作为一个地处高加索地区的小国,这次出席北京怎么看也不过是个“陪衬”,但谁都没想到,亚美尼亚这次居然做到了“一箭三雕”。
除了与中国达成战略结盟外、还与有着宿怨的邻国建交、最后就连和俄罗斯的矛盾也和解了。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中国在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老对头的盟友握手了
就在这次上合峰会期间,一件堪称“活久见”的外交事件发生了。亚美尼亚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历史上从未有过正式外交联系的国家,居然宣布建交了。
在天津,巴基斯坦的副总理和亚美尼亚的外长交换了建交公报,整个过程显得异常平静和主动。
这事儿奇在哪?要知道,巴基斯坦因为宗教和地缘政治的考量,几十年来一直是阿塞拜疆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而亚美尼亚呢,在南亚那块地方,又和印度的关系更近。可以说,这两国是“宿敌的盟友”,隔着十万八千里,却在对方的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地站在对立面。
以往要撮合这种级别的“破冰”,少不了大国在中间穿针引线,甚至得像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那样,亲自下场斡旋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和平进程。
但这次没有,亚美尼亚和巴基斯坦的接触,完全是双方的主动选择,没有第三方在背后当“媒人”。
上合组织这个平台,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不带压力的环境。它把这两个本不可能坐到一起的国家,自然而然地放在了同一个屋檐下。
在这里,大家谈的更多是经济发展和平等合作,政治对抗的火药味被冲淡了。这就为双方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心理契机和物理空间,去完成这次从“零”到“一”的外交突破。
更妙的是,亚美尼亚在天津不仅创造了新朋友,还修复了老关系。
同样是在峰会期间,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一次关键会谈。对于此前几乎冻结的两国关系来说,这次会面无疑是一个强烈的“解冻”信号。
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
亚美尼亚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是一种深刻的战略反思。
他们意识到,传统的军事或意识形态联盟,虽然承诺提供安全保障,但这种保障往往是有条件的,甚至是脆弱的。
关键时刻,盟友的承诺可能会因为其自身的更大利益而被牺牲掉。
对俄罗斯和集安组织的失望,就是最直接的教训。所以,亚美尼亚开始寻找新的路径。他们不再痴迷于那种带有强制性义务的传统联盟,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能提供具体发展资源的务实型合作网络。
这时候,中国的选项就显得格外有吸引力了。
8月31日,亚美尼亚与中国发布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这份关系是全方位的,覆盖了经济、技术和民间交流,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国提供的合作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
北京方面明确表态,坚定支持亚美尼亚的主权与领土完整。这对于一个刚刚经历过领土冲突、安全感极度缺失的国家来说,无异于一颗定心丸。
更实在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与亚美尼亚自己提出的“和平十字路口”战略进行对接。
这意味着亚美尼亚可以获得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还能接入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
这是一种“你有需求,我有资源”的平等互利模式,给亚美尼亚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双重利益。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关注则被认为是“选择性的”。他们的战略重心早已转移到了别处,比如乌克兰。
虽然美国也曾试图介入高加索地区的事务,但很多人认为其主要目的在于制衡中俄的影响力,而非真心实意帮助亚美尼亚解决发展问题。
谁说小国只能选边站
亚美尼亚如今的外交路线,简直可以写进教科书,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在平衡木上跳舞”。他们并没有因为和东方走近就彻底放弃西方,反而在多个大国之间玩起了巧妙的“多向对冲”。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是,就在今年8月,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刚刚访问了华盛顿。而
仅仅三天之后,他就给普京打了电话,亲自向他通报了自己在美国的会谈情况。这个动作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了:我跟美国人谈了,但我也尊重你,该跟你说的我都会说。
这种操作,既维持了与西方的沟通渠道,又稳住了与传统盟友俄罗斯的关系,同时还利用上合平台,与中国建立了全新的战略伙伴关系。
亚美尼亚根本不是在搞“选边站”,而是在所有可能的选项中,主动出击,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套成熟、主动的多元化外交策略,让亚美尼亚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对单一力量的依赖,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战略自主空间。
亚美尼亚的成功并非孤例。它其实反映了一个更宏大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发展,大国之间的竞争虽然激烈,但他们的注意力也是分散的。
在这种大环境下,像上合组织这样以经济合作为核心、强调平等互利的新型多边组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避风港”和“机遇平台”。
结语
事实证明,和美西方国家为队伍只能沦为被抛弃的下场,如今的乌克兰就是最好的例子。
只有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理,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如今上合峰会的举行,不仅让亚美尼亚达成了与中国成战略伙伴关系、与巴基斯坦建交、与俄罗斯和解这“三喜临门”的举措,更彰显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正逐步加深。
而我们也相信,要不了多久,世界的话语权将由东方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