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態度變了,歐洲政要紛紛趕往華盛頓,他們可能要幹一件大事

特朗普態度變了,歐洲政要紛紛趕往華盛頓,他們可能要幹一件大事

前言

继阿拉斯加谈判落下帷幕之后,俄美这两个世界瞩目的国家已经碰头并交换了意见。

当时乌克兰和欧洲就有些忧心忡忡。而现在,泽连斯基也前往白宫与特朗普进行会面了,与此同时,欧洲的政要纷纷都赶往华盛顿。

这一举动表明了什么呢?

谈判桌上解决僵持的问题

这一切还得归根于俄乌冲突。三年以来,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虽不是参战国,却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更别提乌克兰和俄国了,交战三年,双方都有些吃不消,局势也是在不断变化。

如今,各方势力都要求搭建一个有效沟通的平台,寻找新的平衡点,或者借机突破这种僵持的局面。

于是咱们就能看到,继特朗普与普京的阿拉斯加会谈之后,18号,泽连斯基也迫不及待的前往白宫与特朗普见面了。与此同时,欧洲也派出了很多人马,争先恐后的前往华盛顿。

出现这种谈判“盛况”,主要是因为阿拉斯加美俄首脑会晤没达成实质性停火协议。

乌克兰觉得自己被排除在谈判外,很着急,怕美国和俄罗斯私下做了对自己不利的决定。欧洲各国也担心美国会单方面和俄罗斯妥协,这样他们的安全也会受影响。

所以呢,泽连斯基想去华盛顿跟特朗普聊聊,让美国继续支持乌克兰,最好能推动美、俄、乌三方直接会谈,争取达成对乌克兰有利的和平协议。

欧洲领导人“组团”去,一方面是给泽连斯基撑场子,怕他被特朗普“欺负”,被迫接受不好的协议。

另一方面也是想联合起来向特朗普施压,让美国顾及同盟国的利益,继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一起迫使俄罗斯实现“真正的和平”。

所谓“人多力量大”,就是欧洲和乌克兰这样了,因为阿拉斯加谈判他们两个都没参与,所以现在组团去找特朗普,争取最大的利益,也是对俄国的一个示威。

这样一来呢,各方就都能有效地解决自己困扰已久的问题了。

美国达成多项谈判,有利于巩固特朗普的位置,在接下来将要进行的中期选举中能够靠外交胜利争取到有利条件。

而乌克兰呢,自身需要他国的支持,谈判有利于巩固这些合作,不至于让乌克兰孤立无援。

欧洲最近被战事拖得有些力不从心,或许这次谈判能够借机达成一些项目合作,比如能源等,先把自己的窟窿给填上。

而俄罗斯,如今也不再是被众多国家孤立在外的那一个。普京在阿拉斯加之行中向世界证明:俄罗斯并不好惹。

特普达成的可能协议让欧乌心惊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阿拉斯加谈判中,虽说声称未达成任何协议,但是普京和特朗普究竟谈论了些什么呢?是什么让欧洲和乌克兰反应这么大?又会对世界局势造成怎样的影响?

在接下来透出一些风声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一二,这也是让乌克兰和欧洲心惊的原因。以至于他们不得不抱团取暖,一起施压,才有可能保护自己的利益。

谈判结束后,特朗普在采访中声称,他与普京非常接近地达成协议,但乌克兰必须同意,泽连斯基必须同意,欧洲国家也要参与一些。

这就说明,二人其实是达成了某种意向的,但是要看看乌克兰和欧洲同不同意。在这种微妙的情况下,两国不可能任由俄罗斯和美国摆布,肯定要前往美国一探究竟了。

而普京在谈判里透露出的一些意向,在乌克兰和欧洲看来,就像“邻居家突然说要在你院子划块地种菜”,能不慌吗?

咱们来简单分析几点。

首先是对地盘的态度,俄罗斯有点“占了的就不想还”的意思。比如提到乌东那些地方,话里话外透着“现状可能就这么着了”,毕竟人家在战场上掌握着主动权。

乌克兰一听,这不等于自家房子被人占了间还不打算还嘛。更糟心的是,他们现在根本没有办法自己去抢回来这片土地,所以说才急急忙忙地前往美国。

然后是想给乌克兰“定规矩”。

比如暗示乌克兰不能随便“交朋友”(加入北约),得听自己的意见。欧洲觉得这就像“老大哥逼着小弟选边站”,万一乌克兰真听了,自己这边的安全圈不就被戳了个窟窿?之前是俄罗斯担心自己的地缘安全,现在轮到欧洲头疼了。

还有就是放话“想停火就得按我的条件来”,有点“我说了算”的强硬劲儿。乌克兰怕被逼着签“不平等条约”,欧洲则担心这会让俄罗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后自家门口更不安生。

说白了,就是普京的一些表态让他们觉得:“这谈判桌上的话,怎么听都像要拿我们的利益当筹码啊?”

普京这次谈判,放出狠话,表明立场,死死捏住了欧洲和乌克兰的死穴,才能让这两国心惊不已。

谈判之后,棋局未定

经过这么久的谈判,世界局势可能会变得像一场重新洗牌的大富翁游戏。

首先,乌克兰可能会发现自己有点像棋盘上被来回挪动的棋子。美俄会谈后,乌克兰担心自己的领土问题被大国当作“筹码”,说不定哪天就被“卖了”。

如果美国施压让乌克兰接受妥协方案,比如默认俄罗斯占领部分领土来实现停火,那乌克兰可就难受了。

欧洲呢,可能会感觉自己像个被排除在派对核心的客人。

以前欧洲在俄乌问题上还能喊两嗓子,现在发现美国直接和俄罗斯玩起了“二人转”,把自己晾在一边。欧洲一直以来在俄乌冲突中出钱出力,结果发现自己没啥话语权,以后可能会开始思考是不是要自己“攒点实力”,不然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美俄关系呢,有点像两个打架累了的孩子,现在坐下来喝口水,说“咱们先别打了”。他们可能会在一些领域,比如能源、北极开发等方面,一起做点生意。这也是大势所趋。

全球其他地方也会受到影响。比如中东、亚太地区的国家可能会看看美俄的关系变化,然后想想自己该怎么调整和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就像在重新布置自己的“朋友圈”。

总之,谈判后的世界局势就像一场充满变数的大戏,各方都在重新找自己的位置,看看接下来怎么继续玩这场“全球大游戏”。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经历过战火冲突,却也能坐在一张谈判桌上,为自己的利益而周旋,这就是大国外交常态。也让我们明白,弱国无外交。只有自身实力强大,才有足够说话的底气。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