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亨利·基辛格,这位资深外交家一生经历了无数国际风云变幻。从冷战时期到中美建交,再到中东冲突,他始终以宏观视角深刻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基辛格依然积极参与,多次公开发表他的见解。

许多人记得他在2023年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强调避免世界大战的重要性,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冲突。他认为乌克兰应考虑加入北约以确保安全,同时也要尊重俄罗斯的核心利益,避免引发无法挽回的后果。基辛格认为,战争持续下去将对整个欧洲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因为资源消耗巨大,经济压力不断加剧。

在对俄乌问题的看法上,他从2022年达沃斯论坛开始就建议乌克兰务实一些,考虑通过部分领土让步来换取和平,比如恢复战前状态并允许俄罗斯保持对克里米亚的控制。他认为这样的妥协能够避免更大规模的冲突,同时稳定欧洲局势。基辛格警告说,俄罗斯并非易于击败的对手,其核实力摆在那里,西方若一意孤行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危机。
2022年底,他在《旁观者》杂志上撰文提出了三种可能的结局:俄罗斯保持现有占领区即算胜利;西方帮助乌克兰收复2014年失去的领土,但风险增加;或者回到战前线,冻结问题,并通过谈判解决余下争议。他认为第三种方式最为现实,既可以让乌克兰成为欧洲的强大力量,又能改善与北约的关系。
这些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有些人认为基辛格过于现实和妥协。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初批评他的建议,称其等同于投降。然而后来,泽连斯基的态度有所软化,承认谈判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坚持要收回所有失地。

基辛格强调,战争并非无限持续的,各国必须理性考量资源限制。俄罗斯依靠能源出口支撑经济,而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则需从本国预算中拨款。

转向英国,这个国家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一开始就积极提供军事援助和训练乌克兰士兵,同时推动对俄罗斯的制裁。前英国首相约翰逊公开支持乌克兰,呼吁持续施压俄罗斯直至其投降。
2022年,英国的援助总额超过23亿英镑,包括反坦克导弹、坦克和防空系统。随后的2023年和2024年,这一数额继续增加,累计军事援助超过100亿英镑。英国情报机构还与乌克兰分享军事情报,协助其制定反击策略。然而,这种支持也给英国本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经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