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架殲-20等待交付!國產五代機開始爆產能,超越F-35指日可待?

6架殲-20等待交付!國產五代機開始爆產能,超越F-35指日可待?

近期,美国的开源信息渠道透露了一组引人注目的图片:在去年年底的某厂房外,六架尚待交付的歼-20战斗机整齐停放,气势恢宏。这一幕显现出中国在五代机生产上的强劲势头,与此同时,歼-35的产能也在逐步攀升。在全球唯一能同时生产两款五代机的标签加持下,国产五代机的年产量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超过F-35系列,但现实中仍远未达到两倍的规模。

美国的“Military Watch”网站对歼-20的产能特别关注,该网站曾盛传“每年交付100至120架”的荒谬数字,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讨论,并且对公众的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如果从实际数字来估算,歼-20自开始量产至今已七年,按照产量推算,现有的歼-20总数应该已经超过600架,而不是现在的“200至300架”。事实上,像歼-20这样的重型战斗机,配备两台大推力发动机,全球历史上很少有国家能够持续多年每年生产上百架类似战机。即使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苏-27在紧追F-15的竞争压力下,其年产量也仅仅在短期内突破了90架。

几年前,歼-20的产能对中国的军力建设至关重要,毕竟当时的F-22A已经停产,并且美军每年仅在关岛或日本派驻一个中队,显得威慑力十分有限。与此同时,F-35系列的产能开始加速,而中国的歼-20也正处于量产的初期阶段,增兵东亚的步伐也未见显著提升(目前中国的歼-20数量已超越周边国家的F-35)。回顾冷战末期,美军的F-15一度在欧洲驻扎,极大地加剧了苏联的空中防御压力,曾几乎让苏联的航空工业陷入崩溃。但在这样的背景下,歼-20并没有紧急增加产量的理由。毕竟,难道真的要因为2021年印度媒体所称的“阵风战机已全面超越歼-20且拥有实战经验”而加大生产吗?

从理性角度看,歼-20的年产量大概稳定在30至40架之间,这个数字与目前服役中的歼-20数量相符。如果未来歼-20A和歼-20S这两款新型号同时并行量产,年产能力可能提升20%至30%,即最高可能达到50架,这也接近目前产能的极限。作为对比,F-35历史上年产量的巅峰曾超过150架,但近年来由于TR-3配置的延误和供应链问题,产量反而低于这一水平。如果中国的歼-20与歼-35的总产量要超过F-35,那意味着F-35每年需生产100架以上。

目前,中航工业为歼-35准备了类似F-35的生产线,这款相对廉价的五代机受到海空军的青睐,但要实现每年生产100架,仍然是一个相当高的目标。以歼-10为例,作为前一代中型机,其年产量直到国内订单结束时也未突破50架。而歼-35虽然有海军的额外订单支持,但舰载版本的成本与歼-20相当,而且被歼-15T所挤占了部分市场空间。按此推算,歼-35的年产能力,如果能超过70架,就已经是非常高的数字。

然而,歼-35相比歼-10,确实有其独特优势。预计到2030年,歼-50作为第六代战斗机很可能开始量产,空军需要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中型机的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考虑到未来更新换代,产量不可能过于夸张)。更值得期待的,是歼-35的出口前景。F-35的产量中,超过四分之一交付给国际买家,而现阶段的苏-57/75、KF-21和KAAN等战机,与歼-35相比几乎没有竞争力。作为F-35的真正对手,歼-35无疑会在未来获得大量国家的青睐。因此,将年产能力提高20架,成为现实并非不可能。

按照设计单位提出的“一机四型”计划,未来可能衍生出双座型、电子战型等多种版本,届时,歼-35系列的年产能力在全力生产的情况下,或许有突破100架的潜力。不过,与其纠结于歼-20和歼-35的产能总和是否能超过F-35,不如更加关注五年后国产六代机量产带来的质变,那时候,美国或许才会真正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挑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ranslate »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