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国阿拉斯加附近海域忽然热闹起来,四艘中国海军舰艇就这么出现在那,这事让不少人觉得挺意外的。
2024年7月6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先是发现了这些舰艇,当时它们在白令海的国际水域航行,没进美国领海。海岸警卫队派出巡逻舰和飞机去监视,确认了舰艇的类型,包括驱逐舰和补给舰。
美方问是来干什么的,中国回复说是在进行“自由航行”。
这词美国人自己用得最多,现在被别人用了,心里估计有点不是滋味。但事实就是,这些舰艇没做啥违规的事,就在专属经济区外转悠了两天,然后就走了。
海岸警卫队把情报上报了,但没有对外宣称。
整整憋了四天,到7月10日才在官网上发了个声明,还附了照片。声明里说,中国海军的行动完全符合国际规则,没损害美国利益。
很低调,不像美国平时的作风。有分析说,可能跟北约峰会有关。
峰会是7月9日到11日在华盛顿开的,主题包括安全合作,要是峰会前爆出中国舰艇在家门口晃悠,美国的面子挂不住,盟友们可能会质疑美国的实力。所以,先压着消息,等峰会开了再说。
这不是头一回了。中国海军从2021年开始,就偶尔去阿拉斯加附近转转。
2021年9月,四艘中国舰艇出现在那,美方两天后就公布了,还说行动合法。2022年9月,是中俄联合舰队,七艘舰艇一起行动,美国海军派了驱逐舰监视。
2023年8月,规模更大,11艘中俄舰艇靠近阿留申群岛,美方出动了四艘驱逐舰,包括约翰·S·麦凯恩号,从珍珠港赶过去监视。
每次美方都承认,这些航行没违反国际法,只是增加了区域张力。
阿拉斯加这地方战略位置关键,它是美国本土的延伸,专属经济区很大,里面有渔业资源和潜在的油气。
白令海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气候变化让北极航道越来越重要。中国作为大国,有兴趣开发北极资源,所以派舰艇去熟悉环境也正常。
美国自己也常在别国家门口搞自由航行,比如过台湾海峡,在南海转悠。现在轮到别人来,它就得按规矩办事。
俄罗斯也掺和进来。
2024年6月,俄罗斯的喀山号核潜艇和戈尔什科夫号护卫舰去了古巴,停了五天。古巴离佛罗里达才150公里,这件事是自1962年导弹危机后头一次。
俄罗斯说没带核武器,但展示了实力。美方派舰艇监视,没阻止。俄罗斯这是回应乌克兰那边的事,美国允许乌克兰用美制武器打俄罗斯本土,俄罗斯就来秀肌肉。
紧接着中国舰艇又来阿拉斯加,感觉像是在配合,提醒美国别太嚣张。
红海的情况也暴露了美国海军的尴尬。从2023年底开始,胡塞武装攻击过往商船,尤其是去以色列的。美英组了护航编队,从2024年1月起打击胡塞目标,航母和驱逐舰发射导弹,飞机轰炸。
但胡塞没被打趴,用无人机和导弹反击。
6月,胡塞说击中了美国航母,美方否认,可航道交通量降了90%。
船只只好绕好望角走,成本大增。美国想拉更多盟友参与,可响应不多,就英国积极,其他国家只给情报。到现在,红海还是乱的,美国控制力不如从前。
美国海军的历史挺长的,从19世纪末开始受马汉海权论影响,马汉是海军军官,写了本《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强调控制海洋通道就能主导世界。
美国照着办,先控制中南美和加勒比海,建巴拿马运河,然后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建基地。
两次世界大战让美国海军变强,冷战时包围苏联,在太平洋建岛链,在印度洋接英国的班。苏联解体后,美国基本垄断全球海道,想打谁就从海上出击,以反恐或人道名义当世界警察。
但现在情况变了。
中国海军发展快,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洋,舰艇数量多,质量也上来了。俄罗斯虽经济一般,但核潜艇和导弹技术强。
其他国家如伊朗的胡塞,也能用低成本武器挑战大国海军。美国海军舰艇老化,预算分散,盟友不那么听话。2024年的阿拉斯加事件,美方没大张旗鼓宣传“威胁论”,就是因为找不着借口。
中国舰艇遵守规则,美国硬来反而理亏。
2024年10月,中俄又在白令海联合巡逻,美方还是监视,没升级。
2025年7月,中国破冰船去阿拉斯加北部,美方派飞机跟踪。北极越来越热,中国俄罗斯加拿大都在那活动,美国得加紧建冰级船和基地,但国会跟不上。
全球看,美国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还继续,但频率没那么高,中国海岸警卫队也常巡逻南海岛礁。台湾海峡,美舰过境,中国军机军舰伴随监视,形成常态。
这事反映出大国竞争从陆地转向海洋,谁控制海道谁就有话语权。
以前是美国一家独大,现在得面对多极化。经济上,海上贸易占全球90%,谁的海军强,谁的贸易就安全。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海军护航“一带一路”很重要。
俄罗斯用海军平衡欧洲压力。胡塞事件让大家看到,小势力也能搅局大国计划,美国再牛,也不能到处灭火。
海权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国际法强调无害通过,各国都有权在公海航行。美国得适应这个变化,而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阿拉斯加事件虽小,但信号明显,大国博弈会更频繁,但也更谨慎,避免擦枪走火。军舰在家门口转悠,换谁都不舒服,但按规矩来,大家都得忍着。
美国对海军的投资在增加,国会通过法案建新舰艇,更新核潜艇。
但劳动力短缺,船厂产能不足,交付延误。盟友如日本澳大利亚,在印太加强海军合作,建AUKUS联盟,共享核潜艇技术。
中国继续造航母和驱逐舰,海军吨位已超美国。俄罗斯更新北方舰队,专注北极。
类似事件还会发生,比如2025年上半年,中俄在日本海巡航,日本自卫队监视。美方在黑海活动,俄罗斯回应。
这些都是常态化博弈,没人想打仗,但实力展示必不可少。阿拉斯加那次,美方憋四天说一句话,承认合法,就是现实写照。海军力量对比在变,美国得调整心态,别老觉得自己是老大。
这事件是全球海权格局转变的一部分。从马汉时代到今,海权决定命运,但现在是共享时代。
各国海军都得遵守规则,合作开发海洋资源,像北极理事会那样谈事。战争代价太大,和平竞争更好。希望未来少点这种家门口对峙,多点联合演习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