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中國稀土,給中國列出三大罪狀,德媒:中國勒索全世界?

得不到中國稀土,給中國列出三大罪狀,德媒:中國勒索全世界?

因为缺少稀土,德国开始泼黑水了?

污名化的“勒索”头衔,得不到稀土,德国开始玩阴的了。

2025年8月,德国《南德意志报》突然发难,炮轰中国稀土政策,扣上三大“罪状”。

高喊“牺牲环境换垄断”,声称中国稀土开采污染严重,以民众健康为代价换取全球市场控制权。

而后以所谓“伪环保借口”宣称德国等国“因环保拒采稀土”,暗示中国无视生态责任。最后升华以“勒索世界工具”为标榜,指责中国将稀土作为地缘政治武器,逼迫西方国家屈服。

这番言论的背景,实际便是德国车企与军工企业深陷“稀土焦虑”。一辆特斯拉需4.5公斤稀土,一台风力发电机消耗600公斤,而中国掌控全球93%的精炼产能。

当中国对军用稀土实施溯源管制后,德国媒体急得跳脚,却忘了中国民用稀土出口从未中断,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高端稀土材料出口额逆势增长9.7%!

简单来说,德媒口嗨的厉害,甚至对中国稀土的指控看似义正词严,但实际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

德媒声称中国以环境为代价换取垄断,却选择性忽略中国近年来的技术革命。

电驱开采技术使浸取剂用量锐减80%,氨氮排放量骤降95%。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空气质量达标率已达83.7%,赣州离子型矿复垦率91%更被联合国环境署列为全球样板。

而反观美国,芒廷帕斯矿的放射性废料堆积量竟是中国同类矿场的3倍,澳大利亚在马来西亚的稀土厂则因污染抗议被迫撤回。

甚至不用看德国,德国稀土矿品位仅0.1%,开采经济价值微乎其微。

另外所谓“西方为环保放弃开采”也不过是西方技术落后的遮羞布。当美国重启芒廷帕斯矿时,其分离成本高达中国的3.2倍。

此外还有中国对军用稀土的管制,是对西方技术封锁的防御性反制。

当欧盟通过《两用物项出口条例》限制对华技术出口,美国将稀土纳入“关键矿产战略”时,中国对镝、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溯源管理,恰恰遵循了国际通行规则。

更讽刺的是,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民用稀土出口量逆势增长30%,钕铁硼磁体占比78%,所以说真正被限制的,是可能被用于乌克兰战场导弹制导系统的军用材料。

不夸张地说,德媒将中国管制渲染成“胁迫工具”,却忽略了关键背景。

2025年4月美国率先对中国芯片材料加征145%关税,中国随后对军民两用稀土实施管制,明确防止材料流向乌克兰战场及围堵中国的武器系统

另外6月起中国对美稀土磁体出口暴增660%,德国车企才能通过“绿色通道”两周内获许可。

如今德媒专门炮轰中国稀土,终究是有些过河拆桥了,甚至西方妄图构建替代供应链的努力,在中方稀土牌“不可替代性”面前,实在是不堪一击。

直白来讲,便是中方的稀土地位稳固,源于多方面的“共同协作”。

中国的稀土掌握全球80%的稀土供应链,这是公认的,但中国的稀土产业发展实际上已从粗放开采转向智能化管控了。

好比废水回用率提升至92.5%,绿色矿山试点覆盖率达80%。而这套“环保-成本”平衡模式,使美国矿企面临中国1.42倍的开采成本压力,欧盟车企被迫接受高于国际均价38%的稀土材料。

另外从稀土期货人民币计价到区块链溯源系统,中国握紧定价权与合规话语权

更关键的是深度提纯技术,全球92%的精炼产能、90%的高纯度稀土加工能力集中在中国,军工级99.999%纯度分离技术仍是西方难以逾越的壁垒。

中科院与高校联合攻克的氧化镝提纯技术,正通过“技术换市场”策略撬动日韩半导体设备开放。

另外不同于西方围堵策略,中国推动资源安全、环境成本、技术共享的原则。与印尼、刚果(金)共建稀土联合体,在东盟设立创新实验室,将供应链转化为共同发展平台。

可以说德媒虽然叫嚣的厉害,但稀土的博弈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资源争夺,毕竟技术霸权才是王牌,而西方所谓的“去中国化”也只能停留在口号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