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当整个欧洲被战争阴云笼罩,政客们被愤怒情绪支配时,刚刚卸任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冷静地泼下一盆冷水:“这场冲突对欧洲未必是好事,我们可能会成为最大的输家。”
当时没人把这话当回事,甚至有人私下议论:这位铁娘子是不是老糊涂了?怎么尽说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
三年后的今天,欧洲人盯着家里疯涨的取暖费和超市价格标签,才恍然大悟:默克尔又说对了。
能源断供,欧洲自废武功
今年年初,新年的钟声还未散去,欧洲千家万户的暖气片却开始降温。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一纸声明,正式切断了通往欧洲的最后两条输气管道。
至此,俄乌冲突爆发三年时间过后,俄罗斯通向欧洲的6条主要天然气管道中,只剩下2条仍在维持运行。
欧盟的反应令人费解:就在几天前,他们刚刚通过了第18轮制裁方案,主动切断了自己的能源后路。
这份制裁不仅彻底堵死了“北溪”管道重启的可能性,还把保障欧洲能源供应的“影子船队”列入了黑名单。
德国工业部最新报告显示,今年前四月,因为用不起天然气而关停的工厂数量同比增长三倍。鲁尔工业区曾经机器轰鸣的厂房,如今安静得可怕。
“这就是把柴油机上的输油管全拔了,还要猛踩油门说能上高速。”匈牙利财长在会议上直言不讳。
让我们看看欧盟自断能源命脉后的惨痛代价。2022年9月,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在半年里飙升到原来的3.5倍。2欧盟总体通胀率一度冲到11.5%的高位。
2022年第四季度,欧盟企业破产申请创下历史新高,环比增长26.8%。制造业大迁徙开始了:德国西门子的生产线搬去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宝马在莱比锡的电动汽车工厂也人去楼空。
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在能源消费中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在欧盟国家中排名前两位。德国工业用气占其整体天然气用量的59%。结果呢?
德国GDP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又降了0.2%。拿2019年作比较,德国经济总量缩水了5%,相当于倒退了整整五年。彭博社毫不客气地给德国贴上了“欧洲病夫”的标签。谁在背后数钱?
当欧洲在寒冬中瑟瑟发抖时,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却赚得盆满钵满。目前美国已成为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以远高于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价格向欧洲销售。
克罗地亚政治分析家罗伯特·弗兰克点破实质:“美国希望长期控制欧洲天然气市场,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军火生意更是红火。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在安理会会议上直言不讳:乌克兰如今已成为美西方军工复合体的‘金矿’。
趁你病,要你命。美国还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科学法案》,用真金白银诱惑欧洲企业搬家。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美国投资建厂,大众汽车也在美国大幅增加投资。
俄罗斯的“东方转身”
西方世界可能没想到,被制裁的俄罗斯并没有倒下。面对西方围堵,俄罗斯玩了一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俄罗斯迅速启动“向东转”战略,大力开拓亚洲市场。中俄签署了长期天然气供应协议,印度也大幅增加对俄石油进口。
2025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预计将创下在亚洲方向的新纪录。俄罗斯手里还握着全世界都需要的东西:石油、天然气、小麦、化肥。
西方制裁再厉害,需要这些资源的国家还是得想办法买,无非换个渠道罢了。欧盟前委员会副主席京特最近坦承:“欧盟的制裁完全适得其反。试图‘摧毁’俄罗斯是‘危及生命的想法’。”
今年2月,69岁的默茨领导联盟党击败朔尔茨的社民党,成为德国新总理。他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77%的房主受到能源成本上升的影响,44%的人不得不动用储蓄来支付高额账单。
默茨的态度很务实。竞选期间他就明确表示:“德国经济有一半要依靠出口,而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今年5月23日,默茨与我国领导人通电话时强调:“当前国际形势下,作为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德中合作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务实合作已在推进。2024年底,中德电动汽车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功举行第8次会议,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德国汽车企业在华投资建厂,中国企业也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默克尔的远见与欧洲的困局
默克尔当年的预判源于她对地缘政治的深刻洞察。从2014年介入明斯克协议,到卸任前最后一次接受德媒采访,她始终认为真正持久的和平只能靠各方坐下来谈。
她反复警告:战争的代价不可估量。无论是俄罗斯、乌克兰,还是背后牵线的美国和欧洲,都不可能无限期承受这种消耗。
如今,数据印证了她的担忧:欧盟在全球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已从2018年的15.42%下滑至2023年的14.55%。22025年,欧盟将多支付约1200亿欧元来弥补能源缺口。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算过一笔账:乌克兰切断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可能给斯洛伐克造成近15亿欧元损失,给欧盟造成约700亿欧元损失。
这些数字背后,是欧洲民众生活质量的下降,是数以万计企业的倒闭破产,是整个欧洲经济竞争力的衰落。前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费尔霍伊根最近说了句大实话:对俄制裁已“完全适得其反”。
当年嘲笑默克尔的人不见了踪影,只剩下铁娘子三年前的预言在欧洲大陆上空回荡:“我们可能会成为最大的输家”。如今德国街头,人们望着美国液化天然气油轮靠岸,终于明白默克尔口中的“我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