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再度携手,发布联合声明,强调要加强军事合作,应对”日益危险”的战略环境,并频频在国际场合表达对中国的警惕。两国的战略动作引发全球舆论高度关注。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今年最新公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依然稳居世界最大贸易国地位,澳新两国对华出口依存度较去年进一步提升。
彭博社也披露,上半年,澳大利亚对华矿产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7%,新西兰乳制品对华出口创下历史新高。此时,澳新两国试图在安全上对中国进行牵制,是否忽略了自己的”命根子”早已被中国牢牢掌控?
数据背后的博弈
最新的澳大利亚统计局(ABS)数据显示,上半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铁矿石、煤炭、天然气出口,仍占其总出口额的47.2%。新西兰统计局同步发布的信息也显示,乳制品、肉类、木材等对华出口金额达到本国总出口的32.5%。中国不仅是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众多澳新企业利润增长的首要动力来源。
一组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政策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更耐人寻味。7月,在澳新两国企业高管中,有72%的人表示”对华贸易关系是本企业战略的核心”。而新西兰出口商联合会的调研则显示,90%的乳制品出口企业承认如果失去中国市场,企业将面临”严重经营危机”。
数字的背后不仅是简单的贸易往来,更是产业链高端整合。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在华生产基地数量再次扩张,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与中国钢企签署超过15年的长期供应协议。澳新两国经济体量虽小,却与中国产业互补性极强。澳新试图”埋雷”中国,其实等同于在自己脚下点火。
塔斯曼海的警钟
2月,中国解放军在塔斯曼海进行实弹演习。澳新两国立即作出强烈反应,声称”中方并未提前通报”,导致”措手不及”。中国外交部随后发布声明,明确表示演习已按国际惯例提前通知相关国家。德国之声等国际媒体对事件进行深度解读,认为正是解放军的”堵门敲打”,促使澳新加快军事一体化步伐。
拉克森和阿尔巴尼斯在皇后镇的会晤,成为两国战略转向的分水岭。两国联合声明虽未直接点名中国,但对中国在太平洋的军事活动表现出明显警觉。澳新军团再度被提及,这一象征一战英勇协作的军事联盟,如今被赋予”战力倍增”的新使命。华盛顿智库CSIS分析指出,澳新对中国的军事防范,更多是一种”政治豪赌”,而非实际战略收益。
澳新两国的防务预算均有小幅上调。澳军2025财年国防开支增长4.3%,新西兰则计划未来五年追加50亿新元军事投资。媒体普遍认为,这些举措更像是对国内政治压力的回应。实际军事能力的提升,远未达到遏制中国的水平。
对华政策的”同与不同”
澳新两国在对华政策上呈现出”表面一致、内里分歧”的复杂局面。表面上,两国联合声明强调”在可以合作的领域合作,在存在分歧的地方坚守立场”。新西兰总理拉克森强调与中国对话的”成熟与坦率”,称”好的伙伴不应回避分歧”。阿尔巴尼斯则多次重申,”中国是全球不可忽视的大国”。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澳大利亚对华态度更为强硬。6月,澳联邦议会通过”反外国干涉法”修订案,直接点名中国在南太平洋的影响力扩展。新西兰则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反对”区域对抗”,更倾向于继续推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新西兰乳制品协会会长在接受《新西兰先驱报》专访时坦言:”新西兰不能也不可能与中国脱钩。”
两国在南海、台海问题上保持口径一致,均表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但在实质性行动上,新西兰对美澳印太战略参与度有限,澳大利亚则不断加深与美日印四方安全对话(QUAD)的互动。
澳新两国经济的”中国依赖”早已深入骨髓。《金融时报》援引洛伊研究所专家观点:”澳新经济体的结构决定了它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难以替代。”中国市场对澳新资源、农产品的需求,带动两国就业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新西兰乳制品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澳大利亚矿企与中国钢铁集团结成供应同盟,形成跨国产业协作网络。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浪潮下,澳大利亚清洁能源出口对华占比已升至34%。数字经济领域,阿里巴巴与澳新多家企业共建跨境电商平台,推动中澳新三方贸易智能化升级。
产业融合意味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4月,澳大利亚一度因政治原因限制对华煤炭出口,结果导致本国能源企业股价暴跌,次月即被迫恢复出口。”脱钩”带来的教训令澳新决策层深刻反思,如何在安全焦虑与经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两国难以回避的课题。
美中之间的拉扯
澳新两国的对华政策调整,离不开美国因素。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发出”贸易报复”威胁,声称澳新若承认巴勒斯坦国,将对两国出口加征关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表态,”不会因美方压力而调整立场”。
在加沙问题上,澳新态度明确,反对以色列进一步扩大军事行动,支持”两国方案”。澳新与其他13国共同签署文件,重申对巴勒斯坦和平方案的支持,但对是否承认巴勒斯坦国采取”审慎推进”的策略。
美中新冷战格局下,澳新处于战略夹缝中。对美安全依赖与对华经济依赖相互拉扯。2025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澳新更不敢轻易失去中国市场。
塔斯曼海的波澜未平,南海局势又起暗涌。中国解放军”师出有名”,以合法军演彰显大国自信。澳新两国”渲染中国威胁论”,对内可缓解安全焦虑,但对外却难以撼动现实。
澳新两国军费虽有提升,但与中国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相比,差距依旧巨大。美澳联合军演频率增加,却难以改变地区力量对比。新西兰学者指出:”澳新的最佳选择是加强与中国的产业合作,同时在安全议题上保持适度距离。”
8月,澳新两国对中国的”埋雷”策略本质上是一场政治豪赌。经济现实早已写明答案:饭碗捏在谁手里,主动权就握在谁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