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三大短板!中國海軍今年將接收24萬噸新艦,與美海軍仍有差距

還有三大短板!中國海軍今年將接收24萬噸新艦,與美海軍仍有差距

2025的中国海军将迎来又一次的高光时刻风光无限!春节还没到,中国海军便接收了一艘全球最先进的054B型护卫舰。预计全年还将接收包括一艘航母、两艘两栖攻击舰、2艘055大驱和多艘052D驱逐舰等在内的多艘新舰,总吨位超过24万吨。世界第二强海军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那么中国海军与世界第一的美国海军还有哪些差距呢?

第一个是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存量上的差距

众所周知,海军是一个非常看重“存量”的军种。原因便是军舰的寿命悠长,一艘军舰的服役年限动辄都是30年起步,服役40年甚至是50年的也比比皆是,“百年海军”便是对这一点生动的诠释。

虽然中国海军在舰艇的性能上拥有绝对的后发技术优势,而且近20年里也在大规模下饺子增加“存量”,但因为缺乏足够的时间来积累存量,再加上美国海军这20年里也没有真正的原地踏步走,因此目前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在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存量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截止1月24日,在不计算056A轻型护卫舰和053H系列护卫舰的前提下,我国海军装备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数量为103艘。

这其中航母2艘,两栖攻击舰3艘,另外还有1艘航母在海试中,1艘两栖攻击舰(076)在舾装中,1艘两栖攻击舰(075四号舰)待交付。

驱逐舰53艘,包括1艘051B型驱逐舰,2艘051C型防空驱逐舰,2艘052型驱逐舰,2艘052B型驱逐舰、4艘“现代”级驱逐舰,6艘052C型驱逐舰,28艘052D型驱逐舰,以及8艘055型驱逐舰。

大型护卫舰45艘,包括1艘054B护卫舰,2艘054护卫舰和42艘054A护卫舰。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装备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不计算滨海舰)数量为105艘,包括11艘航母,9艘两栖攻击舰,3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9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以及73艘“伯克”级驱逐舰。

看起来我国海军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数量只比美国海军少2艘,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海军同级别舰艇的吨位要比美国海军低不少,平均吨位更是只有后者的64.7%;更关键的是我们的驱逐舰数量是要远少于美国海军的,大概只有后者的六成多一点。

虽然我国海军的主力驱逐舰在性能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亚丁湾护航,还是在东海和南海与外军舰艇的斗智斗勇,都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和平时期,更强的性能无法带来与之匹配威慑力,并且这种威慑力还是隐性的,简单来说就是无法被对方感知到。

反而是更大的吨位能够带来足够的威慑力,并且这种威慑力还是显性的,能够被对方轻松感知到。PS:大吨位带来的压迫感,这一点可以参考海警船的日常执法行动。

单舰吨位上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在和平时期与美军驱逐舰/巡洋舰的对抗中,我军除非是出动1.3万吨级的055大驱,不然仅使用7000吨级的052D驱逐舰“一对一”拦截美军9000吨级的“伯克”级驱逐舰很吃亏。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2018年9月30日,我“兰州”舰在南海拦截美军“迪凯特”号驱逐舰。

还比如2023年6月3日,我“苏州”舰在台湾海峡拦截美军“钟云”号驱逐舰;

以及在2023年8月19日,美军“约翰逊”号驱逐舰在南海强行横插我“桂林”舰前行航路进行挑衅。

这些实例在令人心潮澎湃的同时也让人有一点后怕。前者是因为我舰在与美舰的交锋中主动出击,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敢于拼刺刀的传统没有丢。后怕则是因为我舰与美舰吨位上的差距过大,一旦拦截过程中发生碰撞,我方舰艇将遭受远比美舰更严重的损伤。

如果换成4000吨级的054A护卫舰对美军驱逐舰进行盯梢,吨位和动力系统上的巨大差距决定了我们需要2艘甚至更多的054A护卫舰才能盯死一艘美军驱逐舰。这样一来,数量上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动力系统方面的不足(主要是大功率燃气轮机),比如要控制成本,以及我国海军的现阶段战略等。因此我国海军这20多年的下饺子走的是质量建军的模式,即不追求在单舰吨位上对美国海军同级别舰艇的超越,而是选择在性能上达到甚至是超越对手。比如003型航母对标美军的“尼米兹”级航母;052C/D驱逐舰对标美军的“伯克”级驱逐舰;055大驱对标美军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等。

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抓住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将在2027年前全部退役,以及美国下一代驱逐舰和“星座”级神盾护卫舰难产的时机,建造更多的055大驱、052D驱逐舰和054A护卫舰,争取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优势来弥补吨位上的劣势。

当然我们也是这样做的,新一轮的下饺子行动已经展开。根据外媒制作的表格显示,到2030年中国海军将装备115艘大型驱护舰(不含056A)。其中驱逐舰数量更是将达到71艘,数量已经无限接近美国海军驱逐舰数量的85艘(此时美军巡洋舰已经全部退役)。虽然平均吨位上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算上额外的44艘护卫舰,已经足够在日常交锋中利用数量上的优势来压制美舰。

第二个不足则是在核潜艇领域

这个领域与美国海军存在差距同样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存量。美国海军拥有76艘核潜艇,是世界上装备核潜艇数量最多的国家。大致包括18艘“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以及58艘攻击型核潜艇(“洛杉矶”级、“弗吉尼亚”级和“海狼”级)。

相比之下,我国海军核潜艇数量在20艘左右,规模上远远无法与美国海军相比。原因是我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建设暂时还是以常规潜艇为主,核潜艇为辅。这与我国海军长期奉行的近海防御战略有关。不过随着建设远洋海军战略的提出,以及出于维护我国日益庞大的海外权益的需要,扩大核潜艇的规模势在必行。

当前限制我国核潜艇规模的因素不在于经济因素,也不在于技术方面。与很多人想的不同,我国在核潜艇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其实已经与美俄不相上下,尤其是在潜艇隐身这一块还处于领先水平。一般来说,传统潜艇的声学隐身手段无外乎“浮筏隔振降噪、消声瓦、七叶大侧斜螺旋桨、泵推等”这些,而且主要针对的是被动声呐,对主动声呐几乎没有多少效果。

这类常规降噪手段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不逊色于美俄,这里也就不再赘述。而我们厉害的地方是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将“多斜角围壳”实用化,这种借鉴了隐身战机设计理念的围壳能够有效削弱主动声呐发出的中频信号,从而在主动声呐面前也拥有不俗的隐身效果。目前多斜角围壳已经在039C型常规潜艇和新一代常规潜艇上应用。

也就是说,我国核潜艇将能够具备世界最全面、最出色的声学隐身能力,当然这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需要解决下面这个问题。

事实上,限制我国核潜艇规模的真正因素反而是在建造这一块,这也是我国在核潜艇领域落后于美国的另一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长期受限于无法获得超大型卷板机(西方封锁,俄罗斯也不卖),不能制造“1X”米级别的超大直径单壳体。

这导致我们的核潜艇只能使用尺寸较小的双壳体,虽说单壳体不代表就比双壳体先进,但是双壳体却严重限制了我国核潜艇吨位的增加(看看094那个大龟背就知道了),内部空间也比同吨位的单壳体潜艇更小。

相比单壳体潜艇,双层壳体潜艇由于多了一层壳体,水下航行时与海水接触的面积(浸润面积)更大,阻力自然也就越大,要达到同样的航速就需要发动机以更高的功率工作,而发动机工作的功率越大,噪音也就越大;而要避免噪音过大,航速又不能太高,而这正是为何我国核潜艇航速比美俄核潜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更大的浸润面积本身也会带来更大的摩擦噪音,这导致双层壳体潜艇的噪音天生就比同吨位的单壳体潜艇大。可以说,超大型卷板机的缺失是限制我国核潜艇规模扩大的核心原因。

不过这个问题目前已经解决,我国已经能够自行建造超大型卷板机,并成功将其用于新一代核潜艇和新一代常规潜艇的建造。据国外的卫星图片显示,某船厂早在数年前便已经出现了直径12米的单层壳体分段,推测将用于096型战略核潜艇。

而在前不久,网上出现了我国新一代常规潜艇的图片,从其比我国其他常规潜艇更显细长的流线形艇身判断,疑似采用了单壳体设计。

第三个短板有两处。一个是军辅船的数量太少,尤其是像901这样的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舰数量严重不足,与航母编队数量不匹配,另一个则是海外补给基地太少。这两个短板限制了海军大规模远洋部署的能力。幸好这两个短板与核潜艇一样只是暂时的,并不存在技术和资金上的问题,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便能很快解决。相信随着上述问题的解决,我国海军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海外权益提供坚实的保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ranslate »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