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洞?从名字上来看,似乎只是个能出风的洞,感觉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可你知道吗?风洞是现代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摇篮,想要研制性能更强速度更快的飞行器,拥有提供更快风速的风洞至关重要。
既然如此,在当今世界哪个国家的风洞技术更强?答案是中国。
我国的激波风洞项目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风洞技术领先全世界。
另一位研究员也表示,在某些技术领域,中国最强风洞领先西方至少2、30年。
这样一个性能强悍的风洞诞生在中国,这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非常苦恼。
想要申请测试一次,都得先缴纳50亿美元的相关费用。
中国的风洞技术是如何从无到有,又是怎样发展到世界最强?
一、风洞有多重要?
在现代社会,像是中国、美国等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自然而然的都要研制一些性能更强、速度更快的大型超高速飞行器。
例如美国的F-22,中国的歼20等等。
但在研发过程中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外形和它的动力系统是并行设计的。
外形设计相对容易,要比动力系统的设计速度更快。
外形设计完该怎么办?难道要先组装样机然后进行试飞,采集了飞行数据,发现哪里有问题再拆除重建然后再一次试飞吗?
这么做不说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甚至连试飞员的生命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
这是因为在超音速的飞行下,空气将不再是如今我们熟悉的轻柔介质,而是逐渐转变为一种具有高压、高温效果的“流体”。
它们会在飞行器的表面产生激波,导致飞行器外表的压力、温度出现急剧变化。
一旦飞行器材料的选择有误,又或是结构强度的设计、热保护系统的规划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飞行器在超音速飞行的过程中发生震动、失速甚至解体。
正因如此该如何设计超高速的飞行器,让它在具备飞行能力之前,就可以被科学家实际检测到空气动力学和高温气体动力学数据呢?
这就是风洞对飞行器研究制造的重要性,它可以模拟飞行器在真实环境中的飞行情况,从而让工程师测量、观测相关数据。
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将飞行器进行等比例缩小,然后再将这一飞行器模型放置在空洞中。
这时,风洞内产生的气体就可以让飞行器保持静止。
科学家再通过调整风洞内的风速、压力与温度来模拟不同的飞行环境,从而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由此可见,如果想要制造一个简易的风洞,个人在家中甚至都可以完成,只需要制造一个两端开口的木箱即可。
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风洞的真实样貌,于1871年由英国工程师温霍姆制造而成。
人们只知道,莱特兄弟于1903年首次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
却不知道莱特兄弟早在1901年便制造了技术成熟的风洞,并整整将“飞行者一号”的模型在这一风洞中测试了上千次,才最终让它飞上天空。
看得出来,风洞的发展历史相当悠久,这也是西方国家先于我们发展的先进领域之一。
中国的风洞发展,又是从何时开始呢?
二、中国风洞怎么发展变强?
提到钱学森,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他取得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
但如果你对钱学森的了解仅限于此,那就太低估他的科研实力了。
为什么当年钱学森回国之路受到百般阻挠?就是因为钱老几乎是精通多领域的全才。
钱学森在美留学期间师从冯·卡门,而卡门就是微观物理力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得益于此,在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等应用力学领域,钱学森有着颇高的造诣,甚至在1953年创造性的提出了物理力学的概念。
正因如此,当年钱学森回国以后,除了负责两弹一星这一我们都很熟悉的科研项目以外,也同时主导了我国的风洞建设方向。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再提到另一位空气动力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即我国激波风洞的开拓者之一俞鸿儒。
上述内容已经介绍了风洞的功能,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风洞内如何产生气流、调节温度,从而模拟高速飞行条件下的气动现象?
答案是一个名为激波管的实验设备。
1958年8月,俞鸿儒率领的科研团队正式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激波管,实现了激波管从无到有的突破。
但激动的情绪还未能持续太久,俞鸿儒团队便再一次遇到了另一项挑战,即风洞的驱动方式。
激波管通常由高压段和低压段这两个部分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让高压段的气体被压缩后迅速膨胀,冲击低压端的气体形成激波,然后再研究激波对飞行器的影响。
风洞的驱动方式,指的就是该如何让高压段的气体迅速移动膨胀,从而产生高速气流与激波。
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有两种主流驱动方式,分别为自由活塞驱动与加热轻气体驱动。
这两种驱动方式各有利弊,但都存在一个客观的限制条件,即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
在当时的中国,动用几乎等同于中型水电站的输出功率去给激波风洞进行发电驱动,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俞鸿儒最终怎样突破难题?
这还要从1957年,一位英国科学家研制的另一种风洞驱动方法,即爆轰驱动法开始说起。
该驱动方法在诞生初期,便被世界各国科学家认为不适合用于激波风洞。
原因在于,相较于电力驱动,使用爆破轰击方式产生的激波衰减速度更快,操作不当甚至有可能炸毁激波管。
但它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成本相对较低,恰好适合当时我国资源匮乏的实际状况,被俞鸿儒团队认为是弯道超车的关键。
就这样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奋斗,俞鸿儒团队在1969年,终于打造出中国第一座超大型超音速风洞,采用的是氢氧燃烧的驱动方式。
等到了1998年,全世界第一座由爆轰方式驱动的超音速风洞JF-10正式诞生。
高达7马赫的实验风速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领先水准,直接震惊了整个世界。
自此之后,包括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科研团队,都开始重新实验论证爆轰驱动方式的可行性。
并决定在后续的风洞项目中采用中国首次实现的爆轰驱动法。
三、中国最强风洞有多强?
但令西方国家感到无奈的是,中国的风洞项目研发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样蹭蹭往上冲。
2012年,中国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激波风洞JF-12,最大风速可达到9马赫,复现温度可达到3000摄氏度。
等到了2023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激波风洞”JF-22正式通过验收,最大风速可以达到30马赫。
并可以在10马赫的速度下提供40毫秒的试验时间。
光是这么说,可能很难直观感受到它的强大。
拿美国的最先进风洞做对比,其能模拟的最高速度不过刚15马赫,且在7马赫的速度下实验时间仅仅只有30毫秒。
日本的风洞则更是不值一提,实验时间最多只有2毫秒。
如此强大性能的风洞具体可以做什么?可以模拟航天器重返大气层的环境。
从而帮助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可往返天地间的飞行器、超高音速导弹以及比歼20更强的第六代战机。
当中国研制出领先全球的风洞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该作何感想?
上世纪6、70年代,美国的航天飞机都需要在位于加州的一个平面风洞进行测试。
可自从进入本世纪,由于在风洞领域失去了领导地位,美国不得不咬牙使用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CFD进行数据测试。
但这种使用软件测试出来的数据,终究没有传统风洞那么精准。
再结合中国研制出的风洞性能越来越强悍,即便是高傲如美国这样的国家,最终也不得不低下他们的头颅,主动向中国申请希望能够参加我们的风洞测试项目。
面对美国的请求,中国给出的要求是什么?首先就是缴纳测试费用,这笔费用不是个小数字,足足高达50亿美元。
除此之外,测试后的数据需要与我国共享,省的我们后续再重新测试。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性质有些霸道的条款。
但我国的态度也很明确,中国的JF-22风洞领先全球数十年,如果觉得接受不了,可以不参加测试自己回国研发。
结语
这就是一个国家科研实力领先的优势体现,即便是美国也不得不主动低头服软。
但最终,美国还是没有选择使用我国的风洞进行飞行模拟测试,那我们便期待美国自主研发的先进风洞问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