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后,出于局势考量,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其面积和人口都只有原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被称为“小南斯拉夫”或“第三南斯拉夫”。
但是,新的南联盟还是不为美国和欧盟所接受,在成立开始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继承自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经济问题和国际制裁等。在成立后的几年里,南联盟努力进行经济改革和重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南联盟军队与西方支持的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分离主义武装之间爆发冲突。这场战争对南联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也加速了南联盟的解体进程。
从1999年5月7日开始,北约军队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南联盟受到内外军事的打击还有经济制裁,国内经济快速下滑,对外工作也不顺利,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下降。
2002年3月14日联盟首脑在贝尔格莱德就两个共和国未来关系达成了协议。根据该协议,南联盟将更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用较松散的邦联取代当前的联盟。2003年2月4日,重定新宪法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南斯拉夫」一词正式走入历史。
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亦宣布独立,自此南斯拉夫正式宣告完全解体。
上面南联盟的灭亡原因可以说是复杂,但是下面这个国家的灭亡就很奇葩。
赫特河省公国由澳大利亚珀斯以北数百公里的农场主伦纳德·乔治·卡斯勒于1970年4月21日宣布成立,起因是与澳大利亚政府关于小麦配额的争议。卡斯勒援引英国古代法律《帝国叛国法》中的漏洞,宣布独立,并自封为“至高无上的赫特君主伦纳德殿下”。尽管澳大利亚政府从未正式承认其独立地位,但多年来因为赫特河省公国该交的税都没少交,所以一直对其存在持默认态度。赫特河省公国曾因其独立地位与澳大利亚政府产生争议,并在1977年向澳大利亚宣战,但这场“战争”仅持续了一天半便宣布撤回。
赫特河省公国占地面积约75平方公里。主要收入来自野生花卉,农产品,邮票和钱币,旅游业也是一个主要收入来源,每年游客达到4万人。尽管当地居民数量非常少,常住居民只有23人,但该国宣称他们在世界范围内拥有1.4万侨民,因为该国将出售身份证和护照也作为了收入来源。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赫特河省公国从来没有被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正式认可过,但是他们发行的护照在许多国家已经被作为出入境的有效证件合法使用。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赫特河省公国宣布破产,并决定归顺澳大利亚政府,成为全球首个因新冠疫情而“灭亡”的“国家”。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位于南高加索,被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包围。该地区风景秀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而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为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纳卡共和国,全称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主要居民是亚美尼亚人,他们占该地区人口的绝大多数。这一民族构成也是纳卡问题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纳卡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争夺的焦点,两国之间因民族、宗教和领土等问题爆发了多次冲突和战争。纳卡共和国在1991年12月10日宣布独立,但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如亚美尼亚、南奥塞梯和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承认其独立地位。
由于纳卡共和国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这使得其在国际舞台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在冲突和战争中,纳卡共和国难以获得外部势力的有效支持和援助。外部大国势力的加入使得纳卡局势更加复杂。土耳其基于“大奥斯曼主义”而视高加索为势力范围并力挺同族同源的阿塞拜疆人。同时,北方的俄罗斯也将高加索视为大国空间,西南边疆和缓冲地带,甚至在亚美尼亚保留驻军以对冲北约的不断东扩。
在近年来的纳卡冲突中,先亲俄后亲美的亚美尼亚逐渐失去了支持,遭受了重大失败。特别是第二次纳卡战争后,亚美尼亚背腹受敌且失宠于莫斯科,被迫签署停火协议并同意将纳卡大部交还阿塞拜疆,并允许俄罗斯部署维和部队。这一结果直接导致了纳卡共和国的灭亡。
遭遇外交败绩的纳卡共和国领导人萨姆韦尔·沙赫拉马尼扬不满俄方坐山观虎斗而促使纳卡战事逆转,指责其未能履行集体安全条约,并在随后的埃里温集安组织峰会上拒签公报,这让俄罗斯和土耳其两个地区大国都很不满意。因此,在俄土明暗配合下,重获纳卡主权的阿塞拜疆于9月19日以“反恐”之名打响第三次纳卡战争,围剿失去法律支撑和亚美尼亚后援的纳卡分离武装,沙赫拉马尼扬麾下反叛武装一触即溃,被迫接受停战协议并承诺解除武装和回归谈判。
2024年1月1日,沙赫拉马尼扬宣布纳卡共和国正式解散,其领土被划归阿塞拜疆管辖,这一决定标志着纳卡地区长达数十年的冲突和动荡终于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