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不断有西方媒体猜测“中国参与了暗援”,最终事实证明,没有足够的证据,这都是捕风捉影。中方的态度始终明确,就是反对战争,毕竟俄乌都不是中国的敌人,中国也拒绝提供武器给俄罗斯。
乌军在巴赫穆特附近作战
不过,近期这种传言又起波澜。美国制裁了一家中国科技公司,声称这家公司为俄罗斯雇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提供乌克兰的卫星图像,协助他们展开作战行动。在30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则再重申,中国对乌克兰问题的客观公正立场,中方不会火上浇油,中方始终推动政治解决危机。大国应该以负责任的方式让局势降温,为和谈创造有利条件。
乌克兰武装部队开火
美方宣布制裁后,中方公司表示,与瓦格纳集团并没有业务往来,该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也不涉及军事用途。有人分析,美方对该公司的指控针对的是“海丝一号”和“巢湖一号”这两种开放式的商业卫星,任何客户都可以付费调取成像资料。瓦格纳可能通过商业渠道买来图像,该公司并不知情。
早在去年,美媒就宣称,俄罗斯在对中国的军事购物清单上,最重要的是武装无人机和各种形式的弹药。不过,美政府也一度辟自己的谣称“没有任何情报或证据表明,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军援”。去年年底,乌克兰国防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也曾透露,“中国没有向俄罗斯转让任何武器。据乌方了解,中国也不会这么做。”
如今,美国的这种指控和制裁,是不讲道理的,甚至有意把拉中国下水。其实美国应该很清楚,中国既然决定作为中立一方,就不会暗地里“递刀”。退一步讲,就算中国提供了军备支持,俄军还至于打得这么拉胯?不说中国武器能不能好到,一上场就能帮助俄军取得优势。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俄罗斯这笔军援支出,是靠用纳税人来补,还是用油气来补,都是个问题。
乌克兰第107火箭炮兵旅的士兵有一套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
目前,俄罗斯的军工无法满足前线需求,伊朗无人机,甚至朝鲜炮弹出现在俄乌战场,侧面证明了俄罗斯已经到了到处求援的地步。但这些军援无法和乌克兰从西方拉来的主战坦克、防空系统之类的重武器相比。中印之类的大国还保持中立,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基本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外界支援。前线巨大消耗,接下来俄军的考验将会更大。
但是,为俄罗斯提供军备支持,对中国没有任何好处。如果说在高科技、金融和能源这三个领域,中国还可以以务实的姿态帮助俄罗斯,但中国不可能也不会军援俄罗斯。因为一旦中国下场,势必打破战局平衡,各方要做好局势升级的准备。为了俄罗斯,与整个西方翻脸得不偿失,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德国计划向乌克兰提供豹2主战坦克
俄乌冲突,虽有历史渊源,北约的扩张是因素之一。但俄罗斯的不宣而战,实则是想占领或控制乌克兰领土,没什么良知与正义。俄方也没资格要求,与冲突本就没有直接关系的中方,出于良知与正义提供军援。俄乌冲突,实质上是俄美冲突,中国无论如何不能被拉进旋涡中。
中美关系目前虽冷,但还远远没有“闹掰”,保有战略定力十分关键。至于欧洲,中国的谨慎做法是对的。首先,中欧之间没有直接冲突地缘政治,其次,中美关系如继续僵持,在没有美国的技术之下,欧洲对中国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欧洲更是中国需要加强笼络的对象。
中国能够顶住西方压力,不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又能顶住俄罗斯的压力,对俄乌保持中立,这已经显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作为稳定世界东方的核心支柱,中国不动如山,就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的最大力量,同时也能争取最大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