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打仗打到「傷筋斷骨」,美國數錢數到「手抽筋」

俄烏打仗打到「傷筋斷骨」,美國數錢數到「手抽筋」

俄烏越打越傷,兩國都早已「傷筋斷骨」;美國卻偷着發起戰爭財,數錢數到「手抽筋」。

在這個冬天,外界普遍預測的「失去俄羅斯天然氣的歐洲人,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場景並未發生,反而歐洲因「異乎尋常的暖冬」導致天然氣需求銳減,俄氣價格狂跌不止,而這進一步助推美國坐穩「戰爭贏家」的頭號交椅。

(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飆漲)

眾所周知,自從俄烏雙方兵戎相見,西方悍然祭出「金融制裁大棒」,導致全球能源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尤其是歐洲天然氣價格暴漲十倍不止,多國通貨膨脹飆升至幾十年來的高位。在上述背景下,歐洲一度面臨「斷氣危機」,只能從全世界各地高價採購天然氣,維持社會正常運轉。

此前,俄媒給歐洲諸國「算了一筆賬」,

歐洲臨時「海淘」天然氣現貨損失或高達3000億歐元,而這筆錢大多被美國人賺走了。

據去年九月份的統計數據,歐洲採購的天然氣其中有60%來自美國供應,而這一比例還在不斷攀高。

據美媒此前的公開報道,美國能源供公司裝滿一艘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大約只需6000萬美元,而運輸到歐洲至可報價2.7億美元。如此說來,除去人工、運輸等成本,美國一船液化天然氣轉手賣到歐洲就可獲利至少1億美元,而俄羅斯只有「眼紅」的份……

有消息稱,

美國現在每月出口約35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然而,截止上個月底,拜登政府向烏克蘭提供記錄在冊的軍援才249億美元。

不得不說,拜登政府持續軍援烏克蘭,只不過是在進行「戰爭投資」,美國總能將花的錢連本帶利的賺回來。

(美國液化天然氣供應商成俄烏衝突中的「大贏家」)

當然,歐洲能源市場「蛋糕就這麼大」,有人賺錢,自然也有人黯淡退場。俄羅斯能源如今在市場上的「拉跨」表現,反倒襯托得美西方「磨刀霍霍」針對俄能源設定的「價格上限」頗為「仁慈」。

據報道,

歐洲暖冬導致天然氣價格跌至每千立方米780美元,是俄烏開打以來的最低水平,甚至不到去年8月峰值價格的五分之一。

與此同時,俄羅斯去年輸歐天然氣量為蘇聯解體後最低的一年,由於歐洲打定主意與俄羅斯能源「切割」,新一年俄氣輸歐量將繼續下降。此外,俄羅斯石油價格已經從去年年底的50美元每桶跌破了40美元,相比去年年初的價格接近「腰斬」。不難想象,這對嚴重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經濟造成了沉重打擊。

 

(俄氣價格斷崖式下跌,歐盟能源警報暫時解除)

我們知道,俄軍之所以在戰場上「放不開手腳」,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囊中羞澀」,而能源出口表現糟糕,將極大限制俄方的戰爭融資能力。

面對此情此景,以至於外界笑稱「普京或許是CIA安插在俄羅斯的王牌臥底」

……雖然這只是互聯網上的調侃,但也或多或少映射出當前俄羅斯正面臨的「尷尬」境況。

不得不說,俄烏衝突本質上是一場代理人戰爭,烏克蘭士兵正在為美國利益而戰,而這場戰爭也讓美國大賺一筆。當前,除美國能源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外,美國軍火商也在大發戰爭財,一些利益相關公司也能從中分得一杯羹。

(美國軍火商與白宮關係很鐵)

總之,如何在一場戰爭中「撈錢」,美國可謂是「玩明白了」,說該國在俄烏衝突中「贏麻了」也不為過,而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不幸淪為了美國的「印鈔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ranslate »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