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好消息,關乎中國能源如何破局

兩個好消息,關乎中國能源如何破局

在過去十個月的時間裡,俄烏戰爭導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供求失衡,並在相當程度上造成了世界能源供給格局的混亂。在上述背景下,中國如何保障自身能源安全,成為各方關注的話題。

(寒冷的歐洲)

大家不妨大膽假設一番

,如果全球石油價格飆升至150美元一桶,或者是中國進口天然氣管道、海底電纜等能源基礎設施遭到人為破壞

,就像今年冬天在歐洲發生的那樣,中國的能源安全能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得到保障嗎?

首先,我們先來分享兩個好消息。據環球網報道,本月28日下午,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揭陽神泉二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併網,

標誌着我國最大的單機容量商業海上風電場建成投產

。此外,中石化當天宣布,涪陵頁岩氣田焦冶12平台的18口氣井全部完工,已經投產的氣井有16口,採收率高達44.3%,

是我國頁岩氣開發平台井數最多、井組採收率最高的施工項目。

(涪陵頁岩氣施工現場)

在年末歲尾之際,中國在建設能源安全體系方面迎來了新的突破,十分令人振奮。眾所周知,作為世界能源生產與消費的第一大國,

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非常高,石油高達70%,天然氣在40%左右

同時出於效費比最優考慮,中國每年還從俄羅斯進口約30億千瓦時的電力。

外界注意到的是,儘管對外依存度不低,但中國能源狀況相對穩定。這一方面在於,中國始終同各個能源供應方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確保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來源的多元化。可以看到,中國無論與俄羅斯,還是中亞、中東國家,亦或是新興石油出口國巴西的關係都非常穩定。

(俄羅斯常年向中國出口電力)

第二個關鍵就是我們剛才所分享的消息,在能源保障方面中國一直在向內尋求突破,力求將「主動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如同將「糧食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上」一樣。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增加了傳統能源的能源勘探和資源儲備。中石化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推動頁岩氣開發,目的之一也是確保極端情況下的能源安全。

二是立足我國的「缺油少氣」的國情,大力推進綠色轉型

這是中國實現能源獨立、成為能源強國的真正機遇,主要體現在風電、水電、核電、光伏和新能源汽車上。

例如,我們剛剛提到的揭陽神泉第二海上風電場,使用了中國最大的單台商用風力渦輪機,該風機重量超過2400噸,葉輪直徑208米。機掃風面積高達3.3萬平方米(約等於5個足球場大小),年發電量約為3820萬度,可滿足近2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六到七個這樣的發電設施可以形成一個100萬千瓦的風力發電廠。

此外,中國長江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電站,每年的發電量都在2000億度以上。隨着向家壩、溪洛渡、烏東德、白鶴灘4個大型水電站相繼建成投產,西部地區形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清潔電力年產量約3000億千瓦時,

可滿足3.6億中國人的年電力需求。

當然,中國的核電站也在全盤部署,光伏已經形成了全球獨步天下的優勢。至於新能源汽車,中國寧德時代的新能源電池和比亞迪開發的能源汽車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以至於美國不惜推出一系列高補貼措施,刺激美企與中企之間的競爭。

總之,在國際局勢動盪之際,中國政府和企業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下足了功夫,這為全體國人將能源安全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提供了十足的底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ranslate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