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當地時間12月23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記者會上談到結束此次特別軍事行動的「唯一辦法」。
對於俄總統普京最近所說「所有衝突都會在談判桌前結束,烏方明白這一點的時間越早越好」,佩斯科夫解釋道, 任何一場衝突都會以談判的方式終結,但這裡首先指的是,俄方通過實現既定目標之後,才能儘快結束特別軍事行動。
換句話說,俄羅斯既定目標的達成是促進衝突結束的前提。
如今,普京剛同意和談,佩斯科夫就再次給了烏方一個響亮的「耳光」。要知道,烏總統澤連斯基不久前還在向俄方提各種苛刻的停戰條件,就差要求俄方直接舉白旗投降。現在佩斯科夫這話一出,比澤連斯基還狠,連商量的餘地都沒有,足以令那些唱衰俄軍的聲音為之錯愕—— 俄羅斯的勇氣從何而來?
俄軍近幾個月以來,在戰場上的表現如何,人們有目共睹。尤其在哈爾科夫、紅利曼、赫爾松等多個地區,俄軍吃了大虧以後,就沒再打出過什麼亮眼的戰績。現在俄軍依靠對烏基礎設施與後勤設施進行轟炸的方式,為前線爭取優勢,更被西方媒體看作是一種「黔驢技窮」的表現。
(俄軍轟炸基輔)
不過,在我看來,俄軍非但有底氣,底氣還不少。
一方面是資源上。
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產量在世界範圍內均排名第二,同時俄羅斯還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和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
雖然美國拉着歐洲站隊,要與俄能源脫鈎,可實際上比起俄羅斯,歐洲顯然更難受,何況歐洲也沒有能力完全與俄脫鈎,所以才鬧出「限價令」等一大堆相互扯皮的問題來。但離開了歐洲市場,俄羅斯還可以把目光投向別的國家與地區,俄能源豐富,靠變賣能源得來的錢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俄軍在前線的消耗。
另一方面是武器上。
俄軍常規武器不如北約援烏武器先進,但俄羅斯還有核武器,像破壞性巨大的戰略核武器,比如「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可以拿來震懾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迫使他們在援烏之前三思而後行,將援烏力度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除此之外,美國專家指出,俄方還擁有約3000到6000件專為地區衝突準備的低當量戰術核武器。對於戰略核武器,俄方使用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容易導致世界陷入「核末日」,但 對於這些既不會引起核戰爭,又具備強大殺傷力,足以給烏軍沉痛一擊的低當量戰術核武,俄軍被逼到一定程度的話,確實有可能使用,這也是俄方手中的「底牌」之一。
(俄軍使用的3BV3戰術核彈頭)
此外,俄方在常規武器方面也沒有放棄追趕的腳步,就在23日當天,俄國防部還發布消息稱,677型「拉達」級新型柴電潛艇「大盧基」號已經正式開始下水,該潛艇也被認為是俄羅斯最先進最有前景的常規動力潛艇之一。
除了在經濟與軍事上的優勢以外,俄方與烏方相比,還有人口上的優勢,這意味着俄軍徵兵更加順利,兵員數量與質量上也要比烏軍強上許多。
(俄軍)
當前戰局雖然對俄方不利,但俄方畢竟還占據着一部分領土,而且經過俄軍多輪轟炸,烏境內水電暖告急,對烏軍後勤不利。
如此看來, 俄軍存在與烏軍長期對抗的本錢與實力,可對於烏方來說卻不一樣,因為烏軍的實力建立在美西方不斷軍援的基礎上
,而將己方命運寄希望於他方施捨,本就是一件冒險的事情,一旦援助中斷,烏軍的處境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