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军的序列里,竟然还能看到原装进口的苏-27战斗机,这多少让人有些唏嘘。在新华社的一篇报道中,南部战区的空军训练中出现了苏-27UBK的身影,这些纯俄罗斯产的战斗机,从1992年首批回国,引进已经有30年的时间了。
(训练中出镜的苏-27UBK战斗教练机)
不过1992年开始引进的苏-27UBK当然不会是主力战机,实际上它们这次出镜,也只是充当驾校中“普桑”教练车的角色,成为了新飞行员实弹射击训练的座机。从报道中可以看到,所谓的实弹射击,是利用机载火箭弹打击滩头目标,这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对地攻击训练,主要考验飞行员的低空飞行技能。
苏-27UBK作为苏-27SK的同型教,或者说战斗教练机,在90年代初跟随第一批苏-27SK引进中国。为了尽早掌握苏-27SK这种第四代重型机,当时解放军空军一口气买了48架苏-27UBK,大量的精锐飞行员都靠它来训练和维持飞行小时数。
(苏-27UBK发射火箭弹)
由于整个90年代空军都缺先进飞机,所以这些苏-27UBK在训练任务之外,也要承担战备任务,充当“双座战斗机”的角色。
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引进的苏-27系列以及后来国内组装的歼-11,组成了解放军空军的拳头部队。直到2008年后,歼-11B陆续服役,国产的歼-11系才逐渐挑起大梁。如今国内已经很难看到原装苏-27SK的身影,这次出镜的苏-27UBK数量也已经不多,而且只负责比较简单的基础训练科目,未来两三年内也会退役。
(新手飞行员在讨论战术战法)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苏-27家族退出历史舞台。苏-27系列虽然发源于苏联,在俄罗斯时代开枝散叶,大量出口到多个国家。不过要论苏-27系数量最多,型号最先进的,还是得看中国。
从规模上说,歼-11B、歼-15以及歼-16系列的数量已经突破1000大关,远超俄罗斯空天军。
(俄空天军的苏-27M2战斗机)
事实上俄罗斯空天军由于预算不足和产能低下,苏-27系的数量一直徘徊在300架左右,而且型号比较杂乱,既有老苏-27升级的苏-27M2,也有库存机体生产的苏-30M2,还有新生产的苏-35S和苏-309SM。
从质量上看,俄罗斯本世纪发展的苏-35S和苏-30SM都不如中国的歼-16。歼-16在航电构架借鉴了五代机的设计,相控阵雷达更是标配,这使得歼-16的态势感知能力已经远超一般的四代机。另外歼-16还发展出了专职电子战飞机歼-16D,这也是俄罗斯空天军完全没有的型号。
(歼-16D电子战飞机)
苏-35S是苏-27深度改进型号,号称“超级侧位”,不过由于俄罗斯在电子技术上的落后,导致这款四代半战斗机仅仅提升了平台飞行性能,总体实力乏善可陈。解放军也曾引进过24架苏-35S,实际使用中评价比较一般,在演习中也很难和歼-16对抗。
苏-30SM更是有意思,俄空天军看到卖给印度的苏-30MKI也不错,于是搞了这个国产化机型,为此还去掉了一些以色列和法国的设备。不过苏-30SM的性能也并不突出,和歼-16比起来还有相当差距。
(俄乌冲突中被击落的苏-35)
被俄罗斯空天军视作战术打击支柱的苏-34,在俄乌冲突也多次被击落,作为一种21世纪的战斗轰炸机,却没有合适的精确制导弹药去配套,在2022年的战场上依然使用冷战时期的超低空突防轰炸战术,不禁让人唏嘘。
俄罗斯的苏霍伊飞机在俄乌战场频频被击落,与此同时歼-11却在中国发展出了庞大的家族。同一个系列的战斗机,在两个国家的命运却全然不同,这不仅仅是中国军工实力的崛起,也是俄罗斯军工实力衰落的印证。
(歼-16是苏-27家族的集大成者)
从引进苏-27SK,到组装生产歼-11,再到独立生产大改后的歼-11B,进而发展出舰载型的歼-15和多用途型的歼-16,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完成了对苏联末代重型战斗机的继承,最好的“侧卫”不在俄罗斯,而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