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兩國相繼開始「妥協」,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已經主動行動。 許多跡象表明,目前俄羅斯局勢很可能發生重大轉折。 在如此重大的轉變中,中國方案最終可能會被各方接受。
俄美衝突自今年2月爆發以來,已經過去9個多月,不僅影響了俄美雙方,也極其嚴重地影響了整個歐洲,甚至整個世界。 戰爭犧牲者的數量增加,世界經濟衰退,各地爆發能源危機等,這些都是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所不能接受的。 現在也有很多跡象表明,有關各方看起來對這場衝突感到疲憊,已經無能為力。
例如,在俄羅斯衝突爆發之初,歐洲兩個主要大國——法國和德國曾經對此反應激烈。 但此時,經過9個多月的俄美戰爭,他們似乎也紛紛試圖「妥協」。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從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肖爾茨最近的態度中可以明顯感受到。
讓我先談談馬克龍。 為了緩和緊張局勢持續的法美關係,不久前馬克龍直接前往美國,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了會談。 訪問期間,馬克龍對當前俄羅斯局勢表示了態度。 馬克龍說:「如果普京總統就俄羅斯問題進行和談,我們就應該保障他的意志。 歐洲需要建立新的安全框架。 這一安全框架必須消除俄羅斯對北約東擴的擔憂。 」
另外,馬克龍訪美結束後,在接受美國CBS採訪時表示:「為了我們共同的原則和信仰,我們一起參加了俄羅斯的這場紛爭,但現實告訴我們,俄羅斯的紛爭對大西洋兩岸的歐洲和美國來說,影響和代價是完全不同的。 有專家分析,馬克龍的態度暗指美國在與俄羅斯的衝突中獲利,但直接無視歐洲利益和目前面臨的安全威脅。
接下來談談肖爾茨吧。 朔爾茨上台之初,大搞「價值觀外交」,親近美國,疏遠俄羅斯。 俄羅斯衝突爆發後,肖爾茨在對俄羅斯的譴責和制裁上變得相當積極和強硬。 但隨著俄美衝突時間的延長,德國也在其中深受其害,肖爾茨也不得不面臨經濟衰退、能源危機、失業率上升等一系列德國國內現實問題。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積極尋找出路,朔爾茨也於11月4日訪問了中國,取得了良好的訪華成果。
最近,肖爾茨在俄羅斯問題上也表現得比以前溫和。 據相關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2月5日,肖爾茨向德國《外交政策》雜誌表示,「世界各國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建設更務實的夥伴關係,而不應遠離意識形態的分歧和對立。 德國願為歐洲安全作出自己的努力,積極尋求多邊解決辦法,早日實現歐洲和平。 」專家表示,雖然肖爾茨的這番話並未公開,但這暗示德國未來將為推動俄羅斯衝突與和平解決創造條件。
而就在法德兩國紛紛「妥協」、準備轉向之際,普京也主動開始了行動。 據相關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2月5日,普京親自開車穿過克里米亞大橋修復後的部分路段。 結合普京表示願意與烏克蘭談判,專家表示這可能是普京提出的談判底線。 在克里米亞問題上,俄羅斯絕對不會讓步。